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水稻立枯病的發生原因有哪些,該如何進行預防和防治

科普8.34K
水稻立枯病的發生原因有哪些?該如何進行預防和防治?

水稻立枯病的發生原因有哪些?該如何進行預防和防治。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在苗期時一種很常見的病害,它屬於土傳病害,危害水稻的正常生長,對最終產量影響較大,是種植户比較頭疼又害怕的一種病害,輕則會使秧苗的抵抗力減弱,一些病菌趁虛而入形成危害,重則需要重新播種:

水稻得了立枯病很好判斷,由於是幼苗時期,可以看其根部,患病的稻株根部有黴層,顏色呈褐色,嚴重的甚至直接腐爛,危害大小很容易判斷出來。

水稻立枯病的發病原因很多,比較常見的有以下3種:

1、土壤

上面已説了,水稻立枯病是一種土傳病害,所以土壤中攜帶有病菌的話,是最根本的原因,由於土壤沒有進行消毒處理或者是消毒不徹底,這些病菌會在水中或土壤內營腐生生活,等到秧苗移栽上去之後,開始危害,立枯病就這樣出現了。

2、氣候

當遇見低温、陰雨天這樣的天氣時,也是水稻立枯病的發病原因,以早稻來説,當早稻移栽時,氣温還會出現變數,苗期如何遇到了低温天氣(氣温15度以下時),導致秧苗自身的抗病能力減弱,但是,低温卻對病菌影響不大,這樣一來,病菌很快侵襲秧苗,如果這種情況,持續時間較長,生理嚴重失調,病害隨即加重。

3、過密

如果水稻種植過密,秧苗直接互相爭養分,會導致因養分不足,而出現弱苗的情況,這種情況下生長的秧苗,抗逆性較差,根系發育也不好,影響正常生長,這時候也是立枯病病菌感染的好時期,另外再説一點,播種過早也是一個原因。

從上面可以看出,秧苗素質差、生長弱、抗病、抗逆力差是發生立枯病的直接原因。瞭解完原因,再進行防治的話,就比較明確了,水稻立枯病的防治辦法也有4點,分為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接着往下看:

1、土壤進行消毒,藥劑可選擇惡黴靈+甲霜靈,噴霧即可,目的就是消滅土壤中的病菌。

2、購買抗病性較強的品種進行種植,從品種上就開始進行預防,同時,不僅是立枯病,其他常見的病害也能起到有效的預防作用。

3、播種不宜過早,等温度處於8-10度以上時,再進行播種,同時,播種密度不要過密,如果是移栽的話,移栽密度要注意,特別是機器移栽,如有發現過密的情況,及時處理。

4、在苗牀時期,就要做好防低温、通風、壯苗的工作,秧苗生長越旺盛,抵抗力越強,後續的立枯病發病就越少(同理,不僅是立枯病,其他病害也一樣)。

5、苗期注意水肥管理,保證秧苗的生長環境,做好防寒、保温、通風等環節的工作,以此來減少水稻立枯病的發生。

6、一旦發病後,及時用藥劑防治,常用的有立枯清(38%福·甲)、甲霜·惡黴靈等,一定要在發病前期使用,當然,沒有發病也可以噴打,起到預防的作用。

水稻立枯病是育秧期間威脅較大的主要病害之一,多由不良環境誘致土壤中致病真菌寄生所致,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發生,尤其是旱育秧和拋秧,嚴重的造成秧苗不足,延誤農時以致影響水稻產量。

水稻立枯病主要有以下4種類型(1)芽腐:在種子或芽基部有白色或粉色黴層;(2)基腐:病苗心葉枯黃,基部變褐變軟;(3)卷葉黃枯:心葉捲曲逐漸萎蔫枯黃,根變褐、莖基部變褐、甚至軟腐,拔苗時易連根拔起或心葉易折斷,在苗牀中間部分成簇成片發生;(4)青枯:多發生在3葉期前後,病秧先不吐水,後突然成簇成片青枯,心葉或上部葉捲成綹針狀,略呈青灰色,其它症狀同黃枯。

水稻立枯病的防治:目前防治立枯病仍以敵克鬆的效果為最好。預防濃度為65%敵克鬆可濕性粉劑700倍液(1兩藥兑水35公斤);在3葉期出現零星卷葉或無風的早晨出現零星秧苗葉尖端無水珠時,應及時用藥搶治,搶治用藥濃度為300-500倍液(1兩藥兑水15-25公斤)進行噴霧。

*注意兩點:一是對原藥要進行兩次稀釋,先用容器對原藥粉進行稀釋後,再倒入噴霧器水箱進行第二次完全稀釋;二是噴霧時間應在下午5時後進行,避免藥物強光下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