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李子樹的整形修剪技術

科普2.48W
李子樹的整形修剪技術

常用樹形:自然叢狀開心形在距地面10~20釐米處或貼地面選3~5個向四周分佈的主枝,其餘枝條全部疏除。樹高2.5米,視栽植密度配置側枝,株行距3米×4米的,每主枝配側枝2個,第一側枝距地面80釐米,第二側枝距第一側枝30~40釐米,主枝和側枝上再配置大、中、小型結果枝組。這種樹形造形容易,樹冠擴大快,結果和豐產早,單株產量高,適於密植;缺點是通風透光稍差,內膛易光禿,結果部位易外移,地面耕作不方便。

自然開心形主幹高40~50釐米,樹高2.5~3米。定值次春,在距地面60釐米高處用短截定幹,發枝後在頂端向下15~20釐米的整形帶內,選3~4個生長健壯、向四周延伸的枝條作主枝,其餘枝條全部疏除,以免影響主枝的生長。主枝上再用摘心或短截配置側枝,第一側枝距主幹60釐米,第二側枝距第一側枝30~40釐米,側枝應是單數一邊,雙數一邊,以免造成兩主枝夾角間的相互交叉,擾亂樹形。這種樹形,骨架牢固,樹冠大而不空,枝條密而不擠,既不擋風遮光,又不易出現下部光禿,並且生長旺盛,豐產性好,更新容易,但培養樹形和修剪技術要求較高。

主幹疏層形適用於乾性強、層性明顯、樹冠較大、株行距3.5米×4.5米或3.5米×4米或4米×4.5米的金沙李或(木奈)李。主幹高50~60釐米,樹高3~3.5米,有中心幹,主枝兩層,第一層3~4個,第二層2個。培養方法是,定植後次春在距地面70釐米高處用短截定幹。發枝後選頂端生長健壯,位於中心的一枝作中心幹,其下選向四周分佈的3~4枝作第一層主枝,枝距10~15釐米,不能輪生,並用撐、拉、背、墜等方法開張夠主枝角度和調整好延伸方位。以後再在第一層最上一個主枝上端120~150釐米的中心幹上,配置第二層主枝,其枝應與第一層主枝錯落着生,不能重疊。第一層每主枝配側枝2個,第二層每主枝配側枝1個,配置方法與前一種相同。這種樹形結果部位多,單株產量高,缺點是通風透光較差,內膛易空虛,更新不便。

李樹的枝條節間短,主枝和側枝短截後,應摳除剪口下1~2個節芽,增大芽距,以免發生競爭枝,影響延長枝的生長。

各個時期的修剪要點幼樹期從定植至第三年生的幼樹期,主要是培養牢固骨架,造就豐產樹形,使之早日成樹和投產。由於此期生長旺盛,枝條較直立,且易抽生腳枝和徒長枝。需要用撐、拉、背、墜等方法開張夠主枝角度和調整好延伸方法,務必使枝條分佈均勻,樹勢平衡,並及時疏除蔭櫱、腳枝、徒長枝和背上強旺枝,以緩和樹勢和減少無效生長。

初果期4~6年生的初果期,樹勢由旺長漸趨暖和,結果逐年成倍上升。修剪任務主要是繼續擴大樹冠,完成樹體構造,培養豐滿緊湊的結果枝組,為進入盛果期打好豐產、穩產、優質基礎。

盛果期7~25年生的盛果期,樹體已長到應有高度和大度,樹形已定型,產量已達上限,生長和結果矛盾突出。此期主要是維護豐產樹形,運用放、疏、截、縮等手段進行調控,合理結果,使生長和結果相對平衡,克服大小年結果,保持中庸偏強樹勢,防止樹勢返旺或早衰。

衰老期在25年生後的衰老期,下部和內膛枝逐步枯死,新枝少而短,大枝老化,結果部位嚴重外移,產量逐年下降,果形變小。此期主要在良好土肥水管理的配合下,疏除枯死枝,重縮衰老枝和下垂枝,利用徒長枝改造成骨幹枝和枝組。抬高枝頭角度,提高復壯力,疏除衰弱枝組,用強旺枝培養新枝組,代替衰老枝組,以延長結果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