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淺談楠竹快速成林豐產技術要點

科普1.48W
淺談楠竹快速成林豐產技術要點

近年來,黎平縣為提升竹產業發展速度,實施了楠竹快速成林豐產示範,採取多重措施培育母竹苗,創新母竹苗培育方法,利用母本資源,培鞭繁苗。選擇大(豐)年移栽母竹、挑選母竹苗造林等關鍵技術,解決楠竹造林中母竹苗培育、快速成林豐產技術的疑難問題。通過示範建設,3年基本形成功能齊全的竹林,4年豐產,成效明顯。現將經驗介紹如下,僅供參考。

1母竹苗培育

1.1豐年育筍

楠竹竹筍與其他植物結實一樣,都有豐年和欠年。當地羣眾稱豐年為大年或當界之年,竹筍量也有多和少年份之分的生長規律,規律為呈波浪線型。如計劃營建楠竹林,應提前準備種苗,應在豐(大)年前期進行竹林集約經營,培育竹筍,進入大年發筍量高,成竹量也大。所以,一般培育小徑竹(母竹苗),要選擇在豐年育筍。

1.2選林育苗

母竹苗繁殖是無性繁殖方法之一。選擇母竹林是培育竹苗的基礎工作,也要豐年進行選林。豐年竹林主要特徵表現是在每年6月開始,竹葉開始脱落換葉,到農曆9月進入豐年潤育期。看到落葉的竹林就知道這片竹林下年是豐年,就可以選擇這片竹林作為培育竹苗的母竹林。利用地下有效竹鞭育筍繁殖。如選擇長期經營的竹林作為母竹林,需要砍伐大徑竹,產生的成本高,遺傳性狀活躍,竹筍粗,竹徑大,小徑竹量少。為此,選擇的育苗竹林對象應為多年未進行管理的、多代竹齡共生、竹徑較小、高密度林分或有退化現象、沒有利用價值而且是處於豐年的竹林作為繁育竹苗的母竹林分。

1.3育苗方法

1.3.1改造育苗

改造育苗主要是對選擇的竹林進行人工改造,在7—8月將1度以上的立竹一次砍伐,將竹幹、竹枝清除林地,進行全面鬆土、碎土,也可斬斷竹鞭,鬆土深度為15cm左右,在鬆土前施用複合肥,培養筍芽,等待第2年發筍成竹。次年如發出來的春筍地徑超出7cm以上,也要挖走,要留下小徑筍,培育小徑竹,移栽造林挖掘和運輸時容易施工,成活率高。改造繁育主要是留下中筍和尾筍培育小徑竹。

1.3.2煉山育苗

煉山育苗是在多代竹林裏或退快退化的竹林採取的方法。煉山育苗不分大年和小年進行,在7—9月將選擇好的母竹林進行全部砍倒,曬乾,如周邊竹林或樹木較多,要砍出防火線,將火線砍倒的雜草、灌木,同時堆放在育苗區進行曬乾燒盡成灰,再撒上適量磷肥進行淺鬆表土,增加竹鞭營養元素,提高筍芽量,第2年時會大量發筍,發出來的筍密筍小,要採取選擇性拔出過密過小的筍,確保每平方米5~7個筍,培育小徑竹。

1.3.3擴緣育苗

擴緣育苗是在竹林邊緣擴緣延伸育苗,也是培育小徑竹的常用方法,擴繁育苗時間與改造育苗一致。也要選擇高密度的竹林作為母竹林,並且林緣周邊還具有發展的空間。主要措施:在林緣邊進行清理雜灌草,鬆土施肥,引誘竹鞭往林緣疏鬆地塊延伸。清理粗筍與上述方法一致,儘量留下中筍和尾筍,形成小徑竹。

1.4竹圃管理

母竹苗的管理首先在小徑筍在逐步形成竹的過程,在進行展葉前,過高的筍,要在筍的中部或中上部進行勾梢,減少地上部的營養消耗,保留6~8輪枝葉,降低鬱閉率,小徑粗筍長成“牛尾形”。培育竹節短、枝葉密母竹苗。第二是小徑竹生長的次年10月前為小年期,發筍量少,在7、8月要進行施肥,清理林地,促進竹鞭發育筍芽,在10月後為大年期,加強林地管理,培育筍芽,小徑竹達到2年,冬季可出圃移栽造林,確保竹鞭帶筍芽,造林時才能實現快速成林豐產的目的。

2竹林培育

2.1篩選土地

快速成林培育在選擇土地上要慎重,首要條件是土地上的植被,要選擇土地上生長着芭芒、鹽膚木、櫟類、落葉速生的草本灌木植物,植被要密集深厚。第二是土壤表層要有枯枝落葉層腐質層、淋溶層,土壤富含較多的有機質,疏鬆透氣。第三要選擇土壤結構疏鬆、粘性低的黃壤、紅壤或黃紅壤為宜。第四選擇海拔400~800m的坡位中下部、非積水的地塊。

2.2林地清理

楠竹造林採取煉山整地。特點是造林成本低,增加鉀原素,土壤營養成份改善,病蟲害減少,易施工。有條件的地塊要進行分塊點火燒山,用火前,提前向防火部門申請報告。煉山時為了防止火勢蔓延,火勢兇猛,採取逐塊開設火線,點火要從上到下點,燒出隔火區。再從下至上燒山,利用火防火、火治火,控制火災發生直至燒盡。

2.3大年栽竹

栽種竹子要選擇在大年冬季11月至次年1月休眼期栽種為宜,地下温度還低,竹鞭着生的幼筍還處於休眠狀態,這時種下後還要90~120d才進入春天,筍的養分、水分消耗低,栽下後,土球與覆蓋的土壤結構才緊密,使幼筍有適應新的環境過程。地下温度隨着季節才逐步上升,筍才慢慢破土生長。

2.4現挖現栽

楠竹造林整地採取現挖穴現栽為宜,成活率高。整地方式:為長方形大穴長坑整地。質量規格:長60~80cm×寬40~60cm×深30~40cm。

2.5科學定密

楠竹快速成林豐產造林密度是關鍵,密度小成林較慢,撫育管理強度大,密度大,造林成本高。造林密度控制要制定較為科學的密度才兩不誤。經驗密度為55~64株/hm2,株行距為300cm×(350~400)cm,比較科學合理。按照生長規律計算,冬季12月種植或1月種植春季發筍,按60%的發筍率,當年1320~1536株/hm2,第2年林地最低60%的發筍率,2112~2458株/hm2,第3年林分基本鬱閉,3年時間形成較完整楠竹林。

2.6定向栽竹

定向栽竹是竹苗栽種時要與在圃地的方向一致。栽種時要保持竹子的向光性,在起苗時一般標記好“東方”向,在東面將竹苗尾部從下至上斜切形成“兔耳口”。在造林地定植時竹尾“兔耳口”也要朝東向,定向後才確定來鞭去鞭走向。隨來鞭去鞭走向開挖定植穴,穴底部挖鬆一層細土,再將竹苗種下,種後要與原生地生長的朝向相應穩合,保持原生地的向光性生長,才能使竹尾不扭曲,竹苗才正常的生長。定植時要保護好幼筍,土球放入穴,土球面與地面平直或略高即可,注意保護好筍芽,確定竹尾東向時用黃心細土逐層覆蓋壓實,使土球與填土緊密結合。注意保護竹徑與根部連接處的螺絲釘不要有鬆動,否則,影響竹筍發育生長。

2.7挑選竹苗

營造楠竹速成林,挑選竹苗也是關鍵,造林時要達到株株當年發筍。要在定向培育的苗圃選擇母竹苗。起苗時間在冬季。挑選標準:母竹苗地上部分為苗齡2~3年生,地徑為3~6cm,無病蟲害,節短矮粗,徑下部粗、幹為“牛尾形”,葉為墨綠色,枝葉茂密。地下部分挑選,大致以第一輪竹枝方向對應地面走向,在地下預選竹鞭筍芽,竹鞭要粗,選離竹蔸最近鞭芽,竹鞭長度不能超過40cm,發現有鞭芽標記為挖起對象,鞭芽以粗壯的為宜,最低要帶1個芽,無芽不選。

2.8起苗運苗

起苗質量要求:要採取“3帶”措施,確保成活率,即帶土球、帶竹鞭、帶筍芽。土球半徑為20cm左右,來鞭保留30cm,去鞭不低於40cm。種苗高度控制在150~200cm左右,要削除尾部,竹頂部要在東方面斜截尾部,削呈“兔耳形”,竹枝保留3~4盤。注意竹徑基部與竹蔸連接部不要鬆動。長途運輸的竹苗土球採用草繩包託,護好外露鞭筍。起苗時間根據造林進度確定。起苗加強土球的保濕護理,切忌不要傷壞筍芽,成活後才能快速成林。竹苗運輸裝車時要輕放分層堆放,不要過度擠壓,保護竹鞭筍芽。山場搬運時要請有力量的男工搬運,否則,亂丟亂放,土球鬆動,影響苗木成活率。

3豐產培育

3.1幼林管理

新建的楠竹林,後期管理是快速成林豐產的關鍵。造林後林地進入首春,母竹帶筍移栽造林到春季大部分發出新筍。在發筍前應做好林地管護,防止人畜破壞,護好春筍,新筍發出後基本形成小徑竹子,成為“母子不離”連鞭的新獨立體,新竹生長形成新鞭的供輸系統,這時要加強撫育施肥管理,促進新鞭生展,潤育下一輪筍芽。當年在夏季6月初進行除草,第2次秋季9月進行割草鬆土擴穴和施肥相結合,冬季再次鬆土引鞭。鬆土擴穴在幼竹周圍進行,肥料施入幼竹竹蔸覆蓋即可,冬季撒施磷肥過冬,用土適當覆蓋,確保冬筍發育。隨後管理按照上述方法進行。

3.2成竹管理

造林第3年,按照規律又進入豐年,竹鞭生長更快,發育的筍芽就更多,春季來臨,筍批量破土,形成羣發現象。這時要注意選擇頭筍個大的培育竹子,其餘發出來的筍可挖起作為食用筍、商品筍,減少營養消耗量。竹筍成竹後將移栽的母竹苗砍除,保留1年和當年新竹,隨後視情況保留3年粗徑竹,小徑竹逐步砍伐,培育大徑竹子,增加單位產量和質量,促進竹林豐產,提高經濟效益。夏季加強施肥管理,施用複合肥1500kg/hm2,確保新竹有足夠的養份,促進新鞭生長,為下年育筍奠定基礎。

3.3竹筍管理

豐產林竹筍管理很重要,要加強對竹筍管理,在採挖冬筍要注意“四看”:一看林地條件:從竹林地形看,海拔500m以下,朝南或東南的竹林地,冬筍較多,成熟期也早,多數能成竹,不能挖。竹林地勢越高,冬筍轉化為春筍的時間越長,一般退筍較多,成竹難,可以挖。二看冬筍形成的季節:竹農的經驗是:“九前冬筍進春爛,九後冬筍清明出”。即冬至以前形成的冬筍,只有少數能轉化為春筍,一般可挖;冬至以後形成的冬筍,大都能轉化為春筍出土成竹,不應該挖。三看竹林結構:一般來説,地下竹鞭2~3年生的發筍率高達85%。因此,1~2年生和3~4年生的母竹各佔30%以上,每667m2立竹160~200株的竹林,冬筍產量高,可適量採挖。四看筍形:“兩頭尖,中間彎逢春爛成漿;上頭細、下頭粗、來春成新竹。”筍形彎曲、基部呈尖狀或筍殼開裂老化的筍,不能轉化為春筍,可以採挖;基部豐滿,根系發達,竹殼葉嫩而緊裹筍肉的,能轉化為春筍,不應該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