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菊花白鏽病控制技術

科普1.03W
菊花白鏽病控制技術

菊花由於姿色秀麗、鮮豔、花香馥郁而為人們所喜愛。通過養花能陶冶人們的情操,豐富文化生活,增進身心健康。同時,所養的菊花有些品種還可食用或入藥,可謂一舉兩得。但在栽培和繁殖菊花過程中,常會遭到多種病蟲的侵害,造成形態失常,枝葉殘缺不全或凋零枯萎,甚至使植株死亡,從而降低花卉的觀賞價值和藥用價值,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為了保證菊花栽培中能正常生長、發育健壯,開出美麗的花朵,保障菊花的藥用價值,有必要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

在防治上應本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即一方面根據所種菊花的習性、當地的氣候、地理情況的不同,選擇栽培適宜品種,及時掌握白鏽病發生的時期,在病害危害之初或未造成明顯危害之前,針對白鏽病的發生危害特點及流行規律,採取不同的防治方法,依照當地當時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採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另一方面儘可能阻止病害的擴散蔓延,綜合治理不是各種防治方法的簡單排列和湊合,應協調各種方法,取長補短、互相配合,以組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有機結合的防治體系。

一、症狀。首先在染病葉背產生很小的變色白斑,然後隆起呈灰白色的膿包狀突起,蠟粉狀漸漸變為淡褐色,葉正面則為淡黃色的斑點,且輕微凹陷,淡黃色至黃綠色,病症嚴重時整葉佈滿病斑,造成葉片早期枯死。

二、病原。白鏽病病原為掘代菊柄繡菌冬孢子堆生於葉背面,突起,灰白色至淺黃褐色,直徑2-5微米;冬孢子長橢圓形×微米。黃褐色、雙細胞、頂圓或尖、柄無色或淡黃色。

三、發病規律:病菌以冬孢子在帶病植株病枯葉上越冬,第2年春散發產生厚垣孢子,隨氣流傳播,浸染葉片。夏孢子萌發浸染温度為16-27℃,低於6℃,或高於31℃時,不能浸染。葉片上的水膜是孢子萌發的必要條件。在雲南西雙版納冬季正值10-25℃,該病幾乎無冬孢子越冬現象,即以適宜夏孢子萌發浸染,發生危害。露地栽培的陰天,多雨水天氣發病嚴重,大棚內濕度過大易感病,防治不及時蔓延危害迅速。

四、防治方法

1、栽培防病、清除病殘體,選擇肥沃深厚的土壤種植,保持植株地上部經常乾燥,不宜從植株上部噴淋水,大棚加強管理,注意通風。透光避免密植,控制水肥,不使土壤過於潮濕。

2、藥物防治。⑴移栽幼苗時作好土壤消毒或移栽時結合澆定根水,澆70%黑脛清500倍液1次。⑵發病初期可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49%錦田9號600倍液噴霧,重病時間隔7-10天再施一次,或20%粉鏽寧200倍液噴霧防治,間隔10天噴1次,因粉鏽寧連續多次使用或濃度過高,會導致藥害使菊植株莖間縮短,葉片畸形增厚,花朵變小和燒死,因此可用上述兩種藥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