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怎樣預防玉米黃殃

科普1.16W
怎樣預防玉米黃殃

一、玉米生理性黃苗

1、玉米品種本身特點造成的黃苗。主要症狀是下部葉片幹尖、黃葉但根部發育正常,一般在5片葉以後玉米生長恢復正常。

2、澇害、濕害造成的黃苗。主要症狀是下部葉片發黃、莖杆變紅、根系發黑腐爛。這主要是由於根部水分太多導致根系周圍氧氣減少,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受阻,根部周圍的嫌氣性細菌活躍,產生有害物質影響對礦物質的吸收,從而使葉片發黃。因此應及時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澇害發生後,及時追施少量速效氮肥或噴施葉面肥,幫助玉米儘快恢復生長。

二、施肥不合理造成的黃苗

施肥不合理主要表現缺鉀、缺氮、缺鋅,從而造成玉米黃苗,特別是大面積發黃的地塊多屬於這個原因。有些地區採用一炮轟式施肥也會使玉米在前期生長旺盛,養分消耗過多造成後期養分不足,生長緩慢,葉色發黃。另外,在施肥時,種、肥間隔距離過小,容易造成燒根黃苗。

在玉米肥水管理上要科學運籌肥水,測土配方施肥,氮磷鉀肥配合施用。一般要求施足基肥,輕施拔節肥,重施穗肥,補施粒肥;遇旱及時澆水,改善植株營養狀況,促其早發穩長。

三、除草劑殘留或使用不當造成的黃苗

上季作物小麥年後施用的除草劑(如甲磺隆、苯磺隆等),如果遇到乾旱天氣、土壤缺水則易造成玉米黃苗,可在年後小麥田澆水3~4次即可減少黃苗發生;提倡年前使用除草劑,若年後使用應儘量避免使用甲磺隆、苯磺隆等除草劑。在玉米出苗後使用除草劑時,如果噴在幼苗上,只要接觸到農藥的部位都變黃枯死。

四、病蟲害引起的黃苗

1、苗枯病。玉米苗枯病是玉米一種常見病害,在玉米出苗或剛出苗時,種子根和根尖處變褐,後擴展到一段或侵染到中胚軸,導致根系發育不良或根毛減少,次生根少或無,根系變黑褐色,並引起莖部水浸狀腐爛,易斷裂,葉鞘也變褐撕裂。葉片變黃,葉緣枯焦,心葉捲曲易折,發病嚴重的出現死苗,有少量次生根的形成弱苗。受害輕的幼苗地上部無明顯症狀,一般在2~3葉期第1~2片葉的葉尖開始發黃,並逐漸向葉中部發展,嚴重的心葉逐漸青枯萎蔫。

防治方法:使用玉米種衣劑,既能防治苗枯病、莖腐病、粗縮病、黑粉病,又能促進苗全、苗壯、苗齊、苗旺,併兼治地下各種害蟲。苗期發現苗枯病,用50%多菌靈600倍或20%三唑酮1000倍或95%惡黴靈3000倍液澆灌,5~7天澆灌1次,連續防治2次。

2、全蝕病。玉米全蝕病為玉米土傳病害,苗期典型症狀是根上出現慄褐色橢圓形病斑,皮層壞死腐爛。抽穗灌漿期地上部開始出現症狀,開始時葉尖、葉緣變黃,逐漸向葉基和中脈擴展,後葉片自下而上變為黃褐色。嚴重時莖杆鬆軟,根系呈褐色腐爛,鬚根和根毛明顯減少,易折斷倒伏。7、8月土壤濕度大時,根系易腐爛,病株早衰,影響灌漿,導致千粒重下降,嚴重影響玉米生產。

防治方法:玉米播種時,採用生物製劑浸種、種衣劑包衣和粉鏽寧拌種,可用20%粉鏽寧懸浮劑種子量的0.3%拌種;20%種衣劑種子量的2.5%包衣;發病初期用96%天達惡黴靈6000倍液噴施玉米基部,順根入土,效果明顯。在生長過程中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合理施用N、P、K,推廣使用多元素複合肥。

3、玉米葉斑病。主要為害玉米的葉片、葉鞘和苞葉。葉片染病先出現水漬狀青灰色斑點,沿葉脈向兩端擴展,形成邊緣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嚴重時葉片變黃枯死。潮濕時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黴層。

防治方法:①適期早播,避開病害發生高峯。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摘除底部2-3片葉,降低田間相對濕度,提高抗病能力。②藥劑防治:在心葉末期到抽雄期或發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隔10天防一次,連續防治2~3次。

4、玉米粉蚧:以若蟲或雌成蟲密集在玉米植株根部、莖基部、下部葉鞘內取食汁液危害。受害植株生長受阻、葉片發黃、植株矮小細弱、生長緩慢,基部葉片乾枯,嚴重時導致植株萎蔫。將植株拔出,在根部可見許多細小黑點,嚴重時根部腫大,變成褐色或黑色,甚至腐爛。

防治方法:用75%辛硫磷或10%吡蟲啉等內吸性殺蟲劑1000倍液灌根,藥液中加入800倍的葉面寶或200倍磷酸二氫鉀等,以改善營養狀況,促進植株生長。

標籤:黃殃 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