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黃骨魚簡介,屬淡水魚類的統稱

科普9.39K

黃骨魚學名為黃顙魚,為鮎形目、鱨科、黃顙魚屬淡水魚類。

黃骨魚體延長,頭略大而縱扁,鼻須位於後鼻孔前緣,伸達或超過眼後緣,頜須1對,向後伸達或超過胸鰭基部。背鰭具骨質硬刺,前緣光滑,後緣具細鋸齒,尾鰭深分叉,末端圓,上、下葉等長。背部黑褐色,至腹部漸變成淺黃色,側線上下各有一狹窄的黃色縱帶。

黃骨魚為雜食性魚類,主要活躍於水體底層,適宜水温為22-28℃。

黃骨魚簡介,屬淡水魚類的統稱

一、魚種定義

1、黃骨魚學名黃顙魚,別稱黃辣丁、昂刺魚、嘎魚、黃鴨叫、黃角丁等。

2、在生物學分類上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硬骨魚綱、鮎形目、鱨科、黃顙魚屬淡水魚類的統稱。

3、我國南北各地普遍都有分佈,常見的有黃顙魚(指名亞種)、瓦氏黃顙魚、長鬚黃顙魚、光澤黃顙魚等。

黃骨魚簡介,屬淡水魚類的統稱 第2張

二、叫法論述

1、黃骨魚是叫法最多的魚類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200餘種叫法。

2、因體色呈黃色,因此又叫做黃辣丁、黃姑子、黃鮎魚、黃嗓古、黃丁魚等。

3、因胸鰭有毒刺,因此又叫做黃角丁、黃刺骨、昂刺魚、昂公魚、角角丁、黃刺魚等。

4、因能發出“嘎嘎”的叫聲音,因此又叫做嘎魚、黃鴨叫、嘎鴨魚、咯魚、咯咯噎等。

黃骨魚簡介,屬淡水魚類的統稱 第3張

三、外觀特徵

1、體延長,稍粗壯,吻端向背鰭上斜,後部側扁。頭略大而縱扁,頭背大部裸露;上枕骨棘寬短,接近項背骨。吻部背視鈍圓。口大,下位,弧形。頜齒及齶齒絨毛狀,均排列呈帶狀。眼中等大,側上位,眼緣遊離;眼間隔寬,略隆起。前後鼻孔相距較遠。前鼻孔呈短管狀。鼻須位於後鼻孔前緣,伸達或超過眼後緣;頜須1對,向後伸達或超過胸鰭基部;外側頦須長於內側頦須。鰓孔大,向前伸至眼中部垂直下方腹面。鰾1室,心形。鰓蓋膜不與鰓峽相連。鰓耙短小。

2、背鰭較小,具骨質硬刺,前緣光滑,後緣具細鋸齒,起點距吻端大於距脂鰭起點。脂鰭短,基部位於背鰭基後端至尾鰭基中央偏前。臀鰭基底長,起點位於脂鰭起點垂直下方之前,距尾鰭基小於距胸鰭基後端。胸鰭側下位,骨質硬刺前緣鋸齒細小而多,後緣鋸齒粗壯而少。腹鰭短,末端伸達臀鰭,起點位於背鰭基稍後的垂直下方,距胸鰭基後端大於距臀鰭起點。肛門距臀鰭起點與距腹鰭基後端約相等。尾鰭深分叉,末端圓,上、下葉等長。

3、活體背部黑褐色,至腹部漸淺黃色。沿側線上下各有一狹窄的黃色縱帶,約在腹鰭與臀鰭上方各有一黃色橫帶,交錯形成斷續的暗色縱斑塊。尾鰭兩葉中部各有一暗色縱條紋。

黃骨魚簡介,屬淡水魚類的統稱 第4張

四、分佈範圍

1、黃骨魚廣泛分佈於亞洲東部地區,我國珠江、瀾滄江、閩江、湘江、長江、黃河、海河、松花江、黑龍江等水系均有分佈,尤以長江流域、珠江流域、閩江流域、淮河流域、黑龍江流域等地最常見。

2、國外主要分佈在緬甸、老撾、越南、朝鮮、俄羅斯西伯利亞東南部等地。

黃骨魚簡介,屬淡水魚類的統稱 第5張

五、生活習性

1、底棲性:黃骨魚是底棲性魚類,白天潛伏水底或石縫中,夜間活動、覓食,冬季聚集在深水區避寒,但季候變化、水温冷暖、氣壓高低、餌物環境等都會改變黃骨魚的棲息環境

2、雜食性:黃骨魚是雜食性魚類,自然條件下以動物性食物為主,其中魚苗階段以浮游動物為食,成魚階段以水生昆蟲及幼蟲、魚蝦、底棲動物等為食,也吞食植物碎屑、果實等。

黃骨魚簡介,屬淡水魚類的統稱 第6張

3、變温性:黃骨魚是變温性魚類,生存臨界水温1~38℃,最適生長水温22~28℃,水温低於22℃時攝食積極性隨水温升高而升高,水温高於28℃時攝食積極性隨水温升高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