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土鯪魚簡介,是卵生型魚類

科普1.27W

土鯪為鯉形目、鯉科、鯪屬淡水魚類,體長而側扁,背部在背鰭前方稍隆起,腹部圓而稍平直,頭短小,吻圓鈍,背鰭無硬刺,胸鰭尖短,尾鰭寬,深叉形。體色青白色,具銀白色光澤,胸鰭上方、側線上下有8-12個鱗片的基部有黑斑,組成菱形斑塊。

土鯪魚為底棲性魚類,於水體底層活動,生長適宜水温範圍為25-30℃,生存水温範圍為7-32℃,以藻類及水底腐殖質為食。

土鯪魚簡介,是卵生型魚類

一、魚種論述

1、土鯪魚是常見的一種鯪魚,別稱雪鯪、鯪公、雪䰾等,在生物學分類上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硬骨魚綱、鯉形目、鯉科、鯪屬淡水魚類。

2、在珠江流域是江河捕撈和池塘養殖的主要對象之一,具有飼料來源廣、抗病力較強、養殖效益高等優點,尤其在肥水塘中更是非養不可,以藻類及水底腐殖質為食。

3、體長而側扁,背部在背鰭前方稍隆起,腹部圓而稍平直。頭短小,吻圓鈍,吻長略大於眼徑。口小,下位,呈弧形。上脣邊緣呈細波形,脣後溝中斷,下脣邊緣佈滿乳突。上下頜具角質鋭緣,與脣。分離。須2對,吻須較粗壯,頜須較短小或退化僅留痕跡。下嚥齒3行。鱗中等大,圓形。側線平直,側線鱗38~42枚。背鰭無硬刺,其起點至尾基的距離大於至吻端的距離。胸鰭尖短,尾鰭寬,深叉形。體青白色,有銀白色光澤。胸鰭上方、側線上下有8~12個鱗片的基部有黑斑,堆聚成菱形斑塊。幼魚尾鱗基部有一黑色斑點。

土鯪魚簡介,是卵生型魚類 第2張

二、繁殖習性

1、土鯪魚一般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產卵。土鯪魚是卵生型魚類,通常3齡可達到性成熟,繁殖期4月下旬至7月上旬,尤以5月初至6月中旬最集中。

2、產卵期來臨前性成熟個體成批到產卵場發情、追逐、產卵併發出“咕咕”的求偶響聲,卵在體外受精,受精卵半浮性,順水漂流、孵化。

土鯪魚簡介,是卵生型魚類 第3張

三、分佈範圍

1、土鯪魚是熱帶及亞熱帶淡水魚類,喜高温,不耐低温。

2、最適生存水温25~30℃,生存臨界水温7~32℃,水温低於13℃時停止攝食,水温低於7℃時很快就會死亡。

3、我國除了福建南部以外只分布在北緯25°以南的海南島、台灣島、珠江、瀾滄江、元江等地,尤以珠江西段最常見。

土鯪魚簡介,是卵生型魚類 第4張

四、棲息環境

1、土鯪魚是底棲性魚類,一般情況下都水體底層活動,尤其喜歡棲息在水底附着有大量藻類的進水口、水閘旁或洄水灣緩流處底層。

2、但季候變化、水温冷暖、氣壓高低、餌物環境等因素都會改變土鯪魚的活動水層,例如水中溶氧量偏低時土鯪魚也會到溶氧量相對高的中下層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