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馬鈴薯、甘薯等薯類作物栽培要點

科普7.34K
馬鈴薯、甘薯等薯類作物栽培要點

薯類作物包括甘薯、馬鈴薯、木薯、山藥、芋頭等。薯類作物的栽培要點和注意事項有以下幾點:

1.輪作和間作

馬鈴薯在逐年或逐季增施有機肥和土壤病蟲害不重的情況下,可以連作2~3年(二季作物為4~6季),4年以上連作易導致土壤病蟲害加重而減產,因而仍需輪作換茬,輪作時忌與茄科及甘薯、甜菜等喜鉀作物接茬,輪作期至少應在2年以上。甘薯、馬鈴薯等都可以和糧棉菜等多種作物間作套種,主要與玉米、馬鈴薯(或甘薯)間套種,間作方式一般為2:2方式。

2.整地

薯類作物的塊根、塊莖或球莖均在地下部生長膨大,都需要良好的水、肥、氣、熱等條件,因此要求耕層深厚,通氣良好。採取的措施主要有:①深耕。深度以25~30cm為宜,並結合施用有機肥;②改土。砂土地摻粘土,粘土地摻砂土,以協調土壤中水、氣等的關係;③起壟栽培。在甘薯栽培中,為了局部加厚鬆土層,有利於排水,保證土壤通氣性良好,一般進行起壟栽培,起壟栽培可增產7%~9%。但是鹽鹼地、砂土地不宜起壟。

3.播種或栽秧

薯類作物中,甘薯一般採用育苗移栽的方式,也有利用薯塊直播的,通常稱之為窩瓜下蛋,但用種量大,病蟲傳播危害嚴重,目前除個別地區外,‘都採用育苗移栽。馬鈴薯一般採用直接播種薯塊的方式,也有地區為了節約馬鈴薯用種量,而採用芽栽法。

甘薯無明顯的成熟期,在適宜温度條件下,早栽的生長期較長,積温較多,且早栽塊根膨大較早,能協調地上部與地下部生長的矛盾,薯塊較大,產量較高。春甘薯的栽插適期,以5—10cm地温穩定在15℃,氣温穩定在18℃以上時為宜;夏甘薯更應搶時間早栽。甘薯的栽插方式有小壟單行、大壟雙行、堆栽等。栽秧方法有直栽或斜栽法、水平淺栽法、船底式栽法等。栽秧密度春甘薯一般每公頃6~7.5萬株,小壟單行栽秧方式的壟距75cm左右;夏甘薯一般每公頃7.5—9萬株,小壟單行栽秧方式的壟距70cm。

馬鈴薯可以用整薯或切塊栽種,整薯栽種芽眼多,每穴莖數和所結塊莖數也多,產量一般較高,但用種量大;切塊栽種能節約用種,並有打破塊莖休眠的作用,每塊可20g左右,切塊在播前1—2天進行,切成立體三角形j每塊1—2個芽眼。當10cm地温穩定在5~7℃時即可播種。栽培方法,一般先開深10cm的溝,再施種肥和防蟲農藥,然後下種覆土成壟。栽種密度每公頃67.5—8.25萬株,純作一般採用行距60cm。

4.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培土

甘薯鋤地的時間以早為宜,秧苗成活後即可開始,春甘薯生育期內鋤地2~3次,夏甘薯鋤地兩次即可。鋤地結合除草,也可用除草劑除草。甘薯封壟後停止鋤地鬆土。馬鈴薯從出苗到開花,可中耕三次,第一次在齊苗後,深鬆除草;第二次在現蕾期,淺鬆淺培;第三次在封壟前,應儘量培寬培厚,封壟後不再中耕培土。

(2)施肥

在薯類作物生育期間,鉀素的供給必須充分,如果土壤中缺鉀,則莖葉的碳素同化作用遇到障礙,而地下部分發育會陷於停滯狀態,因此薯類作物必須多施含鉀較豐富的肥料,如廄肥、草木灰、硫酸鉀等。

薯類作物的旗肥原則應掌握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的原則。甘薯和馬鈴薯應早追施氮肥,中後期少追或不追氮肥,以防莖葉徒長,應酌施磷鉀肥,以促進塊根或塊莖的膨大。

(3)灌溉

甘薯生長的中期正是7,8月份,是我國北方地區的雨季,應注意排水,在前期、後期乾旱時應及時澆水。馬鈴薯不耐旱,從出苗到開花常灌二水。第一次在齊苗時,第二次在現蕾時,開花後進入塊莖迅速增大的時期,土壤應始終維持濕潤狀態。

(4)及時防治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