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超高產水稻育種計劃

科普3.01W
超高產水稻育種計劃

超級稻從廣義來説,是在各個主要性狀方面如產量、米質、抗性等均顯著超過現有品種(組合)的水平;從狹義來説,是指在抗性和米質與對照品種(組合)相仿的基礎上,產量有大幅度提高的新品種(組合)。現階段的超級稻是指狹義的概念,即超高產水稻。隨着我國水稻矮化育種和雜種優勢利用的深入,在矮化基礎上尋求產量的突破需要構建理想的株型並與強雜種優勢利用相結合,研究單產大幅提高、品質優良、抗性較強的新型水稻品種這就是超級稻現階段的特定涵義。

超級稻品種有秈稻型,亦有粳稻型的。有雜交稻組合,亦常規品種。當前生產上應用的超級稻秈型組合有協優9308、Ⅱ優明86、兩優培九;粳型雜交組合有甬優6號;常規品種沈農265號,準兩優527,甬優6號等。超級稻品種都具有分櫱適中、劍葉挺直、植株矮中求高、莖杆堅韌抗倒、穗大粒多的形態特徵。同時,具有光合效率高、根系活力強、源庫流協調的生理機能,具有高產、優質、抗逆、抗病性狀聚合的遺傳基礎。

其它:

超級稻計劃又叫水稻超高產育種計劃,最早由日本人於1980年提出,成為國內外農業專家們夢寐以求、力圖攻克的世界難題。近20多年來,這一研究在全世界進展不大。由袁隆平院士主持的中國超級稻計劃始於1996年,起步雖晚卻進展迅速。由袁隆平院士提出的,並經國內育種專家廣泛討論,確定我國超級稻育種的一、二、三期目標。第一期育種目標到2000年畝產達到700公斤;第二期育種目標到2005年畝產達到800公斤;第三期育種目標到2010年畝產達到900公斤。通過國內水稻育種和栽培專家的共同努力,第一、二期育種目標已如期實現。“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他有信心在2010年實現超級稻畝產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標,確保糧食安全實現超級稻一季畝產900公斤,早稻畝產650公斤,晚稻畝產700公斤。

超級稻計劃的“姊妹計劃”-“水稻基因組測序和重要農藝性狀功能基因組研究”。這一計劃在2001年9月啟動,全面開展超級雜交稻的基因研究,在分子層面探索超級稻的祕密,確保中國水稻高產優質持續創新的能力。本項目以水稻基因組測序為基礎,水稻比較基因組、功能基因組等領域的研究為核心,重點開展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功能基因發掘和應用,深入開展水稻亞種和禾本科作物間比較基因組以及功能基因組研究,重點克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應用前景的功能基因。通過基因組數據公開和共享,聯合中科院和我國,包括分子生物、轉基因技術、育種的所有水稻科研工作者,全面加快應用研究和產業轉化,實現一條由基礎、應用研究大聯合到產業一體化的大科學產業發展的創新之路。

超級稻研究,將有助於我國最終形成“少種、多收、高效、環境友好”的水稻生產新格局,達到促進農業結構調整、提高稻作產出與投入比、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減少環境污染和增加稻農經濟收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