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春季魚塘飼養管理要點

科普2.72W
春季魚塘飼養管理要點

一、放養要把“三關”

根據本地餌料和水質條件,確定主養品種。水草豐富,宜主養草魚、鯿魚。肥源充足,可主養鰱魚、鱅魚、鯽魚、羅非魚。螺、蜆多的地域,可養青魚、鯉魚。放養量視池塘條件和飼養管理水平而定,精養魚塘一般每畝投放1500-2000尾,粗養魚塘每畝放養500-1000尾。在放養過程中應把好以下三關:

1.清塘消毒關。魚種放養前必須對池塘進行徹底的整治。抽水乾塘,清除過多淤泥,修整塘基、進出水閘。然後每畝用生石灰100公斤和茶麩60公斤,打碎浸水48小時後,全池潑灑。

2.魚苗消毒關。魚苗消毒是切斷病原體傳染,預防魚病切實有效的方法。魚苗下塘前,應先用10毫克/公斤漂白粉或8毫克/公斤硫酸銅溶液浸洗20分鐘,也可用4%的食鹽水溶液浸洗魚體20-30分鐘。

3.魚苗放養關。選擇晴天氣温高時放養魚苗,切忌雨雪、颳風天氣放養。放養地點應選擇在避風向陽處。

二、調節水質要合理

在適温範圍內,魚類會隨着水温上升而增加攝食量,加快生長。因此,初春魚池水位應控制在0.6-0.8米,使水温能較快升高,以利於充分發揮肥效和促使魚類提早開食。遇連續陰雨天氣時,要適當增加池水深度,以防池中水温變化幅度過大。

在養殖過程中如發現水質老化和偏酸性,可注入20釐米深的新水,每畝水面用20-30公斤生石灰全池潑灑。水質清瘦時,適當施腐熟有機肥,以保持中等肥度水質,水體透明度以30-40釐米為宜。

三、投餌施肥要科學

1.施肥。早春以施有機肥為主,培育浮游生物。

2.投喂。及時投喂營養全面的人工配合飼料,以增強魚種體質,加速其生長。開食的做法:當魚塘表層水温達3℃時,每週投餌1次;晴暖天氣當魚塘表層水温升到10℃時,需每天或隔天投餌1次。每次投餌量為夏秋季投餌量的1/6左右,或以3-5小時吃完為度。與此同時,可進行引食馴化,方法是前3-5天撒入少量細碎料於食台附近的池邊進行誘食,以後逐步縮小撒料範圍,直至定點投喂於食台上,這樣可提高餌料利用率。

四、魚病防治要重視

魚類如果長期處於飢餓狀態,會造成生長停滯,疾病增多。因此,加強魚類的前期飼養管理是增強魚類抗病能力的有效途徑。魚類病害要實行“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春季每半個月每畝用生石灰20公斤溶水潑灑或用漂白粉溶液潑灑消毒。如果出現車輪蟲、斜管蟲等寄生蟲,可用硫酸銅與硫酸亞鐵(5∶2)合劑溶液潑灑。另外,針對春季魚池常發病,可用食鹽和小蘇打合劑全池潑灑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