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棗樹蚱蟬的為害特點、特徵習性和防治方法

科普4.7K
棗樹蚱蟬的為害特點、特徵習性和防治方法

棗樹面積逐年擴大,為害棗樹枝幹害蟲往往被棗農所忽視,但目前已成為影響紅棗豐產的主要害蟲之一。生產優質紅棗必須加強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同時要加強受害棗樹的管理,儘快恢復樹體。本文為大家詳細總結了,供大家參考。

1、為害特點

蚱蟬是棗樹枝幹主要害蟲之一。成蟲以刺吸棗樹枝條汁液為主;雌蟲將產卵器斜插新生的發育枝劃口,將卵產在枝條木質部,使發育枝的導管和韌皮部受到機械損失,影響水分養分的正常輸送,造成枝條嚴重失水,引起枯萎甚至死亡。尤其對苗圃和當年新栽植的幼樹為害嚴重;若蟲入土後,在地下吸食棗樹根部汁液。

2、形態特徵

2.1成蟲:體長約50毫米,展翅90毫米。身體黑色,有光澤,前後翅透明,翅脈黃褐色。

2.2卵:長橢圓形,長2毫米左右,白色。

2.3若蟲:若蟲淡褐色。前足腿節膨大,發達,有開掘式齒刺。

3、生活習性

該蟲一般5年發生1代,以卵在樹枝表皮或以若蟲在土壤中越冬,卵在第二年6月開始孵化,若蟲入土後以棗樹根部汁液作為食物,一直生活在土內,直至發育成熟,若蟲期較長。6-7月降雨後,若蟲傍晚陸陸續續出土,攀附在樹幹、枝葉上靜伏,當晚蜕皮羽化為成蟲。成蟲有趨光性,喜歡在樹幹上羣集刺吸嫩枝、果實汁液,壽命60天左右。7月下旬至8月上旬為交尾產卵盛期,也是為害的高峯期。雌蟲產卵時將產卵器插入枝條組織內,形成卵窩,新生棗頭的韌皮篩管破壞,水分蒸騰加強,致使枝迅速凋萎導致枝條枯死。

4、防治方法

4.1人工防治:根據害蟲的發生規律,採取“翻、剪、塗、搖、誘、捕”六字方針防治。

翻:秋季土壤封凍前或春季土壤解凍後,結合棗園深翻,在樹根土洞內殺死越冬若蟲。

剪:棗樹冬夏季修剪時,剪除棗樹上枯死的枝條、棗吊、僵果等,減少蟲源,降低蟲口基數。

塗:6-7月降雨後,若蟲出土前在樹幹的基部塗抹寬5釐米粘蟲膠環,粘殺上樹若蟲,減少若蟲上樹羽化,防治效果明顯。

搖:在成蟲羽化盛期,利用成蟲趨光和夜間羣集樹下的習性,搖動樹體,棗園點燃篝火消滅成蟲。

誘:蚱蟬成蟲對黑光燈有明顯的趨性,棗園懸掛黑光燈集中誘殺成蟲。

捕:若蟲出土羽化期,在傍晚和清晨進行捕殺。成蟲為害高峯期,白天成蟲喜羣集在樹上鳴叫,可用長杆的網兜捕殺成蟲。

4.2藥劑防治:抓住關鍵時期,選準藥劑,掌握好濃度,對蟲口密度較大的果園,在成蟲盛發期,早上噴灑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辛脲乳油1500-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均可獲良好防治效果。

4.3生物防治:蚱蟬天敵種類豐富,棗園實施藥劑防治儘量減少使用光譜性殺蟲劑,保護和利用草蛉、小花蝽、蜘蛛等天敵。

4.4聯合防治:蚱蟬成蟲善於飛,棗園與棗園、棗園與周邊蘋果園、梨園等要加強統防統治和生產管理,以減少害蟲交叉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