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北方水稻節水栽培氣象適用技術

科普2.53W
北方水稻節水栽培氣象適用技術

基本技術原理水稻起源於濕潤的沼澤地,水分條件具有廣泛的適應能力,屬於多性型植物。水稻生理需水並非特多,其蒸騰係數為535,高於玉米、小麥,低於南瓜、豌豆,故無需長期淹灌水層。根據水稻生育需水規律、農業氣候特點和農業氣象學以及土壤水分和熱量平衡理論,結合地區氣候特點,可以順應天時,利用降水,減少灌溉。高產水稻的土壤環境是水、氣、熱充分協調,除在出穗灌漿期田面間斷保持水層外,其餘時段呈漬水而不乾裂狀態為宜。節水栽培可以建造地下強大根體,增強生理機能,克服根系發育不良、徒長、倒伏、發病、早衰等弊端,從而取得穩產高產。

主要技術及經濟指標稀播旱育壯秧,幹種播量150—200克/平方米。苗牀土壤濕度,出苗至二葉一心期35%—40%.;二葉至四葉期35%左右;四葉期至移栽前30%—35%。秧田期供水5—6次,畝實際用水量50—60立方米。播種至出苗牀內氣温白天30—35℃,夜間5—10℃;一葉一心期晝温25—30℃,夜温7—12℃;二葉期晝温25—28℃,夜温10—15℃;二葉一心期以後,晝温18—20℃,夜温15℃左右,到揭膜為止。

本田期在施足底肥(過磷酸鈣35—40公斤、硫酸鉀15公斤、硫酸銨17.5—20.0公斤)的基礎上,銨化肥做到分期施用,注意生育中期以後施足壯粒肥。要因地力及品種需肥特點,適當調整氮肥用量。

各生育時段稻田灌水量及總灌溉量指標:以遼寧為例,遼寧濱海稻區緩苗期200立方米/畝;分櫱期90立方米/畝;幼穗分化發育期70立方米/畝;出穗灌漿期100立方米/畝;灌漿成熟期35—40立方米/畝。本田期總灌溉量(淨灌溉定額):遼寧北部稻區400—450立方米/畝左右;中部350—400立方米/畝;南部500立方米/畝左右;東部300—350立方米/畝。一次降雨量,分櫱期10—15毫米、抽穗期15—20毫米、灌漿期20—30毫米時可免於灌溉。注意夏季雨後排泄稻田積水,降低棵間濕度,減輕紋枯病害。

經濟效益1984—1985年,在遼寧省營口縣溝沿鄉推廣7.4萬畝,節省水電費13.7萬元,增產稻穀370萬公斤,產值增加148萬元。此間,省內外累積推廣257.4萬畝,純效益達4806萬元。1986—1988年,北方稻區累積推廣3100萬畝,總效益增加9.07億元,年經濟效益增加3.02億元。該項技術適用於東北、華北、西北等廣大地區。1986年,由合作單位遼寧省農科院稻作研究所牽頭,聯合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河北、山東、天津、北京等11個省、市、自治區組成“北方插秧稻節水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協作組”,至1988年累積推廣3100萬畝,佔應推廣面積的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