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貼梗海棠主要病蟲害及綜合防治技巧

科普2.56W

貼梗海棠屬薔微科木瓜屬落葉灌木,枝幹叢生,枝有刺,葉橢圓形至長卵形,成株高約2—2。5m,花3—5朵簇生於2年生老枝上,花瓣5枚,花期3—4月,紅、粉紅或白色花,是常見的園林觀賞植物和盆景材料。貼梗海棠的生長進程中很容易發生病蟲的損害,常造成葉片提早脱落,果實畸形,生長勢瘦弱,下降觀賞性,給養護管理帶來了艱鉅。依據作者3年多來在以蘇州地區為主及華東片區的江、浙、滬、皖調查研究發現,貼梗海棠成株期終年發生、損害嚴重、必須進行防治的病蟲害主要有一病兩蟲,即海棠鏽病、網蝽和蚜蟲。

貼梗海棠主要病蟲害及綜合防治技巧

1主要病蟲害的發生損害特點

1。1貼梗海棠鏽病在調查的幾種海棠中,貼梗海棠最易發生鏽病損害,病株率高達100%,病葉率通常在20%—80%,每年均有發生,有些損害嚴重的植株在夏季7—8月份就湧現了葉片大批脱落的景象,嚴重影響海棠的生長勢。貼梗海棠鏽病病原為擔子菌亞門膠鏽菌屬真菌,病菌以菌絲角在檜柏枝條上越冬,並形成冬孢子角,3—4月冬孢子角遇雨破裂,膨大為橙黃色花朵狀或木耳狀,併產生擔孢子,隨風傳播到海棠上,於5—7月春夏季節損害海棠葉片。

海棠發病初期,葉片正面湧現黃綠色小雀斑,後漸擴展為橙黃色病斑。病斑正面湧現針尖大小的黑色小粒點,葉片背面長出牢固的黃色須狀物,即病原菌的鏽孢子器。發病後期,黃色須狀物的色彩變深,逐步成熟粉化,葉片正面病斑擴展,形成黑褐色壞死斑,並能夠脱落成穿孔狀。8—9月鏽孢子成熟後隨風傳播到檜柏上,侵入嫩梢越冬。檜柏被害部位湧現淺黃色雀斑,後隆起呈灰褐色豆狀小瘤並中間膨大,外表粗糙,呈棕褐色。在海棠、蘋果與檜柏混栽情況下發病較為嚴重。

1。2網蝽調查發現,損害海堂的網蝽主要為梨冠網蝽。主要損害葉片,造成海棠葉片枯黃早落。梨冠網蝽對海棠的損害率可達100%,且連年損害,調查發現除貼梗海棠外,還能夠損害湖北海棠、西府海棠、垂絲海棠、櫻花、日本櫻花、毛杜鵑、桃、梨、蘋果等觀賞植物,且損害程度較為嚴重。該蟲較小,長約3。5mm,褐色,前翅大且長,超過身體,翅上有網紋。梨冠網蝽通常以成蟲和若蟲集中在葉片背面,以口針刺吸海棠汁液,損害較隱藏,並能夠誘發煤污病。被害葉片正面產生較多的褪綠雀斑,葉片背面產生黃褐色粒點狀物質,手摸有黏性,並可見深褐色蟲體。1年能夠發生4—5代,以6—9月損害較為普遍且嚴重。

1。3蚜蟲調查發現,損害海棠的蚜蟲主要為桃蚜,損害主要集中在嫩梢、嫩芽和幼嫩的葉片上,以口針刺吸海棠汁液,並能夠誘發煤污病,造成葉片向背面捲曲。蚜蟲對貼梗海棠的損害通常集中在4—6月海棠嫩枝梢和嫩葉片較多時節。

2主要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技巧

2。1減少病蟲害侵染起源

2。1。1不同樹種混栽較近、病菌大批存在、3—4月份雨水較多,是海棠鏽病大發生的3個重要條件。因此,應儘量避免海棠、蘋果、梨等仁果類闊葉樹與檜屬、柏屬的針葉樹互相混交栽植,兩類植物相距半徑最好在5km以上。若不可避免時,應將柏類種植在下風口,海棠種植在逆風口,以儘量減輕損害。

2。1。2因為害蟲多在葉片和枝條上損害、越冬,因此,應留意及時消除海棠的枯枝落葉,尤其是秋季海棠落葉時,要徹底消除,並進行集中搜集、焚燒解決。同時留意消除雜草,下降害蟲的越冬基數,減少蟲源。

2。2科學適期用藥防治

2。2。1在3月上中旬,春雨量達4—10mm時,向檜柏上噴灑1%波爾多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300倍液、3%石灰水或0。3%五氯酚鈉,抑制海棠鏽病冬孢子萌發擴散,10天1次,延續噴2—3次。春季在海棠剛萌芽時向海棠噴25%敵力脱乳油或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70%甲基託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65%福美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0。5—1%倍量式波爾多液、10%世高可濕性粉劑800—1500倍液進行保護,10天1次,延續噴2—3次。當發現有個別葉片湧現病斑時,用25%粉鏽寧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20%萎鏽靈乳油600倍液、12。5%唏唑醇可濕性粉劑3000—6000倍液噴霧進行防治,7—10天1次,延續噴3次。8—9月份,當鏽孢子成熟時,向海棠上噴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5%粉鏽寧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攔截鏽孢子轉移。粉鏽寧是防治海棠鏽病的特效藥劑,為避免或延緩病原菌對該藥劑產生抗藥性,在防治進程中應留意將粉鏽寧和其餘藥劑進行交替使用或混雜使用。

2。2。2春季,在貼梗海棠萌芽前噴2—4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可有效地減輕網蝽的為害程度。蚜蟲遷飛期以及蚜蟲和網蝽發生損害期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霧,7天噴1次;3%啶蟲咪或莫比朗乳油2000—2500倍液噴霧,10—15天噴1次;40%樂果乳油500—1000倍液或0。5%阿維菌素乳油1500倍液噴霧,7天噴1次,噴2—3次;50%抗蚜威或闢蚜霧4000—5000倍液噴霧,5—7天噴1次,噴2—3次進行噴霧防治。重點防治葉片背面、嫩葉、嫩枝、嫩梢等害蟲主要彙集的部位。優先選用吡蟲啉等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藥劑,留意保護利用瓢蟲、草蛉、食蚜蠅等蚜蟲的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