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大棚蔬菜澆水門道多

科普7.62K
大棚蔬菜澆水門道多

1.蔬菜栽培中水分的重要功能

水是原生質的主要成分。原生質的含水量一般在80%~90%,這些水使原生質呈溶膠狀態,從而保證了新陳代謝旺盛地進行,例如根尖、莖尖就是這樣。如果含水量減少,原生質會由溶膠狀態變成凝膠狀態,生命活動就大大減弱,例如休眠的種子就是這樣。如果細胞失水過多,就可能引起原生質破壞而招致細胞死亡。

水是新陳代謝過程的反應物質。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機物的合成和分解的過程中,都必須有水分子參與。

水是植物對物質吸收和運輸的溶劑。一般説來,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態的無機物和有機物,這些物質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同樣,各種物質在植物體內的運輸也必須溶解於水中才能進行。

水能保持植物體的固有狀態。細胞含有大量水分,能夠維持細胞的緊張度(即膨脹),使植物體的枝葉挺立,便於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換氣體,同時也使花朵開放,有利於傳粉。

水能維持植物體的正常體温。水具有很高的汽化熱和比熱,又有較高的導熱性,因此水在植物體內的不斷流動和葉面蒸騰,能夠順利地散發葉片所吸收的熱量,保證植物體即使在炎夏強烈的光照下,也不致被陽光灼傷。

2.將土壤水分控制在適宜水平

蔬菜的各個器官都能夠吸收水分,但主要以根系吸水為主,因此土壤的含水量在蔬菜栽培中非常關鍵。由此可以看出灌溉是保持土壤水分的一項關鍵措施。資料顯示,適宜蔬菜生長的土壤含水量在50%-85%之間,土壤含水量較低,容易導致蔬菜出現萎蔫,土壤含水量過高,擠壓了土壤中的空氣,根系在厭氧環境下就容易受傷。同時,土壤水分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養分的運轉和吸收。

而採取漫灌措施的棚室,不同的土壤質地澆水量和澆水方式是不同的,如沙性土壤其滲水性良好,過量澆水雖不會導致根系受傷,但會將土壤中的營養淋溶至土壤深層,造成養分流失,而澆水不足則會出現缺水萎蔫的情況;黏性土壤澆水過量則會導致地温難升,並且由於長時間達到飽和狀態,土壤空氣缺乏,會出現漚根的情況,因此沙性土壤適合的澆水方式為小水勤澆,而黏性土壤的澆水方式可採取大小水結合的澆灌方式。

另外,要控制好土壤的水分,不應該採取按天數澆水的方式,而是根據本報提出的四看澆水的方式進行灌溉。四看澆水即:看天氣、看墒情、看長勢、看地温。具體的操作方式本報曾報道過,在此不再贅述。

3.多種措施避空氣濕度過大

蔬菜生長也需要一定的空氣濕度,不同的蔬菜對空氣濕度的要求不同,如黃瓜屬於濕潤型蔬菜,它所要求的空氣濕度在70%-90%左右;絲瓜、苦瓜等屬於半濕潤型蔬菜,所要求的空氣濕度在70%-80%左右;茄果類、豆類屬半乾燥型蔬菜,所要求的空氣濕度在55%-65%左右;西瓜、甜瓜等屬於乾燥型,所要求的空氣濕度在45%-55%左右。

而在保護地蔬菜栽培中,由於茬口的不同,季節的不同,設施內濕度水平不一,一般在夏季前後空氣濕度較小,而在冬季前後空氣濕度過大。當空氣濕度過小時,可通過噴水、灌水的方式來補充,但是當空氣濕度過大,解決起來往往比較棘手,同時空氣濕度大時更容易誘發病害。

在生產中,空氣濕度的大小可通過温濕度計來監控,當然也可通過棚室內的一些表現來加以判斷,如結露情況、植株吐水情況、棚膜的流滴情況等。當植株上出現較多的吐水、結露,棚膜上存在大量流滴時,説明濕度過重,應及時採取措施降低棚內濕度。

棚室內的控濕措施有多種,如通風排濕、增温排濕、減少蒸發抑濕、增強棚膜的消霧流滴、鋪設吸濕材料等。通風排濕即在保持棚室温度不降的前提下,打開頂部風口讓空氣流通,將棚內的濕氣排出棚外,風口的大小要根據温度、日照情況、風向等及時調節,如當棚內濕氣大時,可於拉棚後1小時內開一5釐米左右的小口,持續時間約15-30分鐘,然後閉棚提温。增温排濕,在日照條件好的情況下,棚温提高1℃,濕度降低5%-7%。減少蒸發抑濕是通過地面覆蓋的方式來抑制濕度增加,如結合節水灌溉覆蓋地膜等。增強棚膜的消霧流滴性,可在棚膜上噴灑有機硅等,減少棚膜積水滴落,增強流滴效果,同時要加強棚室前臉處積水的處理,以降低前臉的濕度。鋪設吸濕材料,生產中粉碎的秸稈、稻殼等有機物有一定的吸濕效果,可在操作行中鋪設,既能夠減輕對土壤的踩踏壓實,又能夠阻濕、吸濕,效果非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