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水稻間歇灌溉技巧

科普1.37W
水稻間歇灌溉技巧

水稻間歇灌溉特點是每灌一次水,待其天然耗費後,田面呈濕潤情況,再灌下次水,做到後水不見前水,形成幾天有水層,幾天無水層,形成淺水與濕潤反覆交替,淺、濕、幹機動調動的灌溉模式。其淺濕交替的間歇灌溉,各生育期灌溉水層標準是:

1、返青期:早稻20毫米—30毫米,晚稻30毫米—50毫米。

2、分櫱前期;早稻灌20毫米深的水天然落乾田面無水後,依據泥土含水量標準再灌水,晚稻30毫米。

3、分櫱後期:早稻20毫米—30毫米;晚稻30毫米—50毫米。在分櫱前期至分櫱後期,間歇灌溉可分為強度(A型)和輕度(B型)間歇灌溉。A型:對泥土肥力高,復原能力強,苗生長較旺,則採取強度的間歇灌溉,即減少灌水次數、縮短有水層時間,延長無水層時間。在斷水期間。田間持水量80%—90%。B型:對具備中上等肥力的沖積性粘質壤土,稻苗生育正常,可採取輕度的間歇灌溉,即增中灌溉分櫱終期,縮短無水層時間,延長有水層時間。此期表層泥土含水率為田間持水量的90%—100%。在有效分櫱終期,曬田程度應就地取材,田面太濕、重曬田7天—10天,泥土水分為田間持水量的65%—80%。田面有裂紋,輕曬田5—7天,泥土水分為田間持水量的80%—95%,泥土仍處於濕潤情況。

4、孕穗期、抽穗開花期:早、晚稻均維持水層10毫米—30毫米。期間能夠晾田1—2次。

5、乳熟期、黃熟期:早、晚稻水層均20毫米—30毫米。在乳熟期間歇2天以上,泥土水分節制在田間持水量的80%—90%,到黃熟期的後期落幹。據測定,間歇灌溉比當地對照灌溉每畝可省水40立方米,增產5。1%—10%,每立方米灌溉多產稻穀0。5公斤。

標籤:灌溉 水稻 間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