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説説棉花爛鈴和早衰

科普6.85K
説説棉花爛鈴和早衰

棉花為什麼會爛鈴?如何預防?我們要先從棉花的生長特點説起。

棉株中下部的伏鈴和伏前鈴,從開花到吐絮通常需要48天,所以有“花見花48天”之説。棉鈴在生長期有很強的抵擋力,沒有蟲子損害穿孔不會爛鈴。在接近成熟期,生長40天以後,棉鈴停滯生長,鈴殼需要脱水、幹皮、開裂,如果這期間碰到雨水高温高濕,停滯生長的棉鈴已無抵擋能力,病菌會侵染鈴殼,引發爛鈴。如果在新疆棉區,氣候單調,很少下雨,有高温無高濕,棉鈴不會爛。內地棉區,如果到10月份再下連陰雨,有高濕無高温,棉鈴也不會爛。所以,在我國南北棉區不要或少要伏前鈴,讓棉鈴成熟期躲開8月下旬到9月上旬容易引發爛鈴的季節,是最好的預防辦法。

説到伏前鈴,過去沒有種地膜棉的時候,黃河流域棉區伏前鈴結得很少,一株棉花只有一兩個,所以爛鈴不會很多。自從推廣地膜棉以後,棉苗早發,生育期提早10—15天,伏前鈴多達七八個,所以爛鈴多,減產幅度大。伏前鈴多了,中部的伏鈴就結得少,因為下部結鈴早,中部葉片製造的營養首先要供給下部鈴的生長,導致中部開花授粉後營養供給不上而脱落多,這樣的結果是棉鈴下部爛、中部少,得不償失。為解決這一難題,國欣科技園區搞了對照實驗,在水肥條件好的同一塊地,2007年4月20日播種欣抗4號,畝密度分別為2000株、2500株、3500株。2000株稀植田採取簡化整枝法,6月25日打去所有營養枝和下部兩個果枝,7月5日把所有已開的花和已結的幼鈴全體去掉,使下部葉片為中部多結伏鈴供給營養。結果爛鈴數均勻每株0。7個,畝實收花685斤,而另外兩塊棉田不去兩個果枝、不去下部花鈴的爛鈴數都在3個以上,產量分別是632斤和606斤。所以,恰當稀植,不要或少要伏前鈴是預防爛鈴最主動、最容易的辦法,而且少要或者不要伏前鈴,使棉株在7月上中旬碰到天旱時增長抗旱能力。而伏前鈴過多,容易長成早衰的“小老頭”,遇雨以後經常長成“二層樓”,減產幅度很大。

防治爛鈴還有其它辦法,如推株並壟、打去下部老葉、噴施殺菌劑、及時摘收初爛鈴晾曬等,但這些辦法都是在棉田即將發生爛鈴或已經發生爛鈴時採取的被動辦法,效果經常不理想,不如6月中下旬去早蕾或7月上旬去早花、早鈴主動高效

在常規情況下,棉株第三個果枝以下爛鈴數較多,即使不爛,也因挨近地面光照不足,熱濕氣蒸騰而吐絮不好,形成品質很差的“根子花”、“僵瓣花”。所以主動去掉早發棉株下部的兩個果枝有百利而無一害。到8月下旬以後,高產棉田的長勢應該是:錯落有致,檔次顯明,高腳無爛鈴,伏桃掛滿腰,秋桃已蓋頂。

分析2009年棉田早衰的起因,大約有以下幾個:一是多年重茬的老棉田不施有機肥或施得少;二是棉田缺鉀;三是種植的早熟品種;四是7月份棉田乾旱未澆水,棉株長成伏前鈴過多的“小老頭”;五是棉田泥土為旱薄沙壤地;六是早播早發棉田中後期脱肥;七是棉田生長後期遇雨澇,根部缺氧早衰。據此,預防早衰應採取以下辦法:一是地多的農户,倒茬輪作棉花;二是多給老棉田施糞肥、餅肥等有機肥作底肥;三是選用中早熟品種;四是7月上中旬嚴重乾旱時,一定要少留或不留伏前鈴,避免棉株因過早的“拖兒帶女”而形成早衰;五是旱薄沙地棉田要重施底肥,多次追肥,恰當晚播或者不蓋地膜;六是對早播早發棉田在8月份及時追肥;七是棉田生長後期如果雨水大要及時排澇晾墒。

標籤:爛鈴 棉花 早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