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野牡丹的形態特徵和栽培技術詳解

科普4.37K
野牡丹的形態特徵和栽培技術詳解

野牡丹採用種子繁殖方式。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灌木,高0.5-1.5米,分枝多;莖鈍四稜形或近圓柱形,密被緊貼的鱗片狀糙伏毛,毛扁平邊緣流蘇狀。葉片堅紙質,卵形或廣卵形,頂端急尖,基部淺心形或近圓形,長4-10釐米,寬2-6釐米,全緣,7基出脈,兩面被糙伏毛及短柔毛,背面基出脈隆起,被鱗片狀糙伏毛,側脈隆起,密被長柔毛;葉柄長5-15毫米,密被鱗片狀糙伏毛。傘房花序生於分枝頂端,近頭狀,有花3-5朵,稀單生,基部具葉狀總苞2;苞片披針形或狹披針形,密被鱗片狀糙伏毛;花梗長3-20毫米,密被鱗片狀糙伏毛;花萼長約2.2釐米,密被鱗片狀糙伏毛及長柔毛,裂片卵形或略寬,與萼管等長或略長,頂端漸尖,具細尖頭,兩面均被毛;花瓣玫瑰紅色或粉紅色,倒卵形,長3-4釐米,頂端圓形,密被緣毛;雄蕊長者藥隔基部伸長,彎曲,末端2深裂,短者藥隔不伸延,藥室基部具1對小瘤;子房半下位,密被糙伏毛,頂端具1圈剛毛。蒴果壇狀球形,與宿存萼貼生,長1-1.5釐米,直徑8-12毫米,密被鱗片狀糙伏毛;種子鑲於肉質胎座內。花期5-7月,果期10-12月。

野牡丹的花,盛開在夏季,在鮮豔之中帶點柔弱的粉紅花朵,但又不失本身具有的野生性。

野生種多生長於海拔約120米以下的山坡松林下或開闊的灌草叢中。常綠小灌木,高約1~4米,根粗大,淺灰棕色。

喜温暖濕潤的氣候,稍耐旱和耐瘠,全日照或半日照均可。是酸性土常見的植物。性雖耐旱,但若土壤能經常保持濕潤,則生長較旺。

耐瘠薄。以疏鬆而含腐殖質多的土壤栽培為好,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或腐葉土生長最佳。

種植方法

播種、扦插,春節進行。

由於野牡丹喜温暖濕潤的氣候,稍耐旱和耐瘠。因此以向陽、疏鬆而含腐殖質多的土壤栽培為好。

野牡丹廣泛分佈於江南大部分省區的曠野山坡、山路旁灌叢林中、疏林下。喜陰,適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長,耐瘠薄,具有很好的抗病蟲害能力,管理粗放。花後需及時修剪,以控制株高度及株型。可孤植或叢栽於林下。播種苗生長緩慢,扦插宜在春夏進行,髮根快。

野牡丹採用種子繁殖方式。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將種子混攔草木灰或細土,均勻地撒播於苗牀上,覆蓋細土2cm,然後蓋草、澆水。每1h㎡播種量22.5~30kg,氣温在25℃以上時,20d左右出苗,出苗後揭去蓋草。苗高15cm左右,按行株距40cm×40cm開穴,每穴栽3株。

野牡丹的花,盛開在夏季,在鮮豔之中帶點柔弱的粉紅花朵,但又不失本身具有的野生性。

野生種多生長於海拔約120米以下的山坡松林下或開闊的灌草叢中。常綠小灌木,高約1~4米,根粗大,淺灰棕色。

喜温暖濕潤的氣候,稍耐旱和耐瘠,全日照或半日照均可。是酸性土常見的植物。性雖耐旱,但若土壤能經常保持濕潤,則生長較旺。

耐瘠薄。以疏鬆而含腐殖質多的土壤栽培為好,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或腐葉土生長最佳。

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定植後至封行前,應隔月鬆土除草1次。

水肥管理:喜温暖濕潤的氣候,極耐旱,稍耐瘠,栽培管理粗放,春、夏、秋季各追施人糞尿或複合肥1次,冬季追施堆肥或草木灰,追肥後進行培土。

温度管理:性喜高温,極耐寒,對温度的適應範圍廣。

光照管理:陽性植物,須種在向陽的地方,給予充足的光照。

病蟲害防治

抗逆性強,較少感染病害,因此在生長期,每月噴灑一次殺菌劑即可對病害起到預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