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小麥高產施肥技術

科普5.04K
小麥高產施肥技術

1、重施基肥。

一般每667m2施優質有機肥2000kg。根據小麥吸肥規律,高肥水地塊每667m2應施尿素4~7kg或碳酸氫銨23~38kg、磷酸二銨15~17kg、氯化鉀12~17kg,也可選用45%複合肥50kg或40%小麥專用肥50kg。中低產肥地塊每667m2應施尿素2~5kg或碳酸氫銨5~12kg、磷酸二銨18~22kg、氯化鉀9~12kg;也可選用45%複合肥或40%小麥專用肥40~50kg或36%磷酸二氫鉀複合肥50kg。缺鋅地塊可配施硫酸鋅2kg。

2、少施種肥。

施種肥是最經濟有效的施肥方法。一般每667m2施尿素2~3kg,或過磷酸鈣8~10kg,也可用複合肥10kg左右。微肥可作基肥,也可拌種。作基肥時,由於用量少,很難撒施均勻,可將其與細土摻和後撒施地表,隨耕入土。用鋅、錳肥拌種時,每千克種子用硫酸鋅2~6g、硫酸錳0.5~1g,拌種後隨即播種。

3、巧施追肥。

追肥包括兩種:⑴土壤追肥。追肥的時間一般在拔節期,追肥量看苗情而定,小麥分櫱多,苗情好、長勢旺盛,應適當晚施,並減少施用量,可在拔節後每667m2尿素15~20kg或氫銨40~50kg。小麥分櫱少,苗情不好,長勢弱,應適當早施,並加大用量,可在返青後每667m2施尿素20~25kg或氫銨50~70kg。但對於地力差的土壤,氮肥用量不宜過大,以每667m2施尿素15~17kg為宜,施用不宜太晚。但當基肥未施磷肥和鉀肥,且土壤供應磷、鉀又處於不足的狀況時,應適當追施磷肥和鉀肥。對於供鉀不足的高產田,也可在冬前撒施150kg左右的草木灰。對供肥充足的麥田,切忌過量追施氮肥,且追肥時間不宜偏晚,否則,易引起貪青晚熟,招致減產。⑵根外噴肥。由於麥田後期不便追肥,且根系的吸收能力隨着生育期的推進日趨降低。因此,若小麥生育後期必須追施肥料時,可採用葉面噴施的方法,這也是小麥增產的一項應急措施。每年5月下旬是乾熱風多發季節,用0.2%磷酸二氫鉀葉面噴肥1~2次,間隔5~7天,可有效防治乾熱風危害。

對於小麥種植,想要保高產,施肥很關鍵,有一句俗語叫做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所以小麥種植施肥是高產的重中之重。我們從常見的氮、磷、鉀入手,一般來説,小麥在生長過程中,氮磷鉀是小麥營養三要素,在中上等肥力土壤,每100千克小麥籽粒,需要從土壤中吸收3.0千克氮、1.2千克五氧化二磷、3.0千克氧化鉀,根據這個續費規律,我們科學施肥。一般來説,小麥的生長週期是125-135天,相對較長,在此階段要注意小麥需肥的規律,根據不同的時間階段,及時的補充相應的大量或種微量元素,確保小麥生長所需要的肥料。冬小麥區在播種前,將有機肥和化學肥料撒施後耕翻入土,根據當地的土壤和氣候條件結合當地植保站土壤分析的情況進行施肥,根據當地的土壤情況,化肥和有機肥結合使用,可以最大程度的改善小麥產量。目前我國產小麥多在北方區域,但由於北方區域相對來説降水量較小,在施肥的時候儘量採用深施,也就是在小麥播種前將有機肥和化肥一次性深施,一般説降水區域少的地方不需要追肥,一次深施即可。小麥施肥的原則是施足基肥,增施有機肥,由於我國當前不少區域由於常年使用化肥,導致土壤有機質含量不足,適量增施有機肥可以改善土壤土質情況,對小麥產量和質量有一定幫助。

小麥在種植過程中要注意施拔節肥,不過要看小麥生長行情,如果小麥分櫱少,苗情不好,可以適當的早施拔節肥,如果苗情好,分櫱情況也好,可以適當的晚施,小麥看苗情施拔節肥,小麥分櫱多,苗情好、長勢旺盛,應適當晚施,小麥分櫱少,苗情不好,長勢弱,應適當早施。由於每年5月份北方天氣多幹熱風,此時為了防止乾熱風危害,可以適當噴施0.2%磷酸氫二鉀葉面肥1-2次,效果較好。

小麥施肥還需要注意瞎買兩個關鍵需肥期,即小麥營養臨界期和營養最大效率期,靈活掌握這兩個時期至關重要,營養臨界期是指在小麥幼苗期,由於根系還很弱小,吸收能力差,所以苗期需磷十分迫切。氮的營養臨界期是在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的時候,冬小麥是在分櫱和幼穗分化兩個時期。生長後期補施氮肥,只能增加莖葉中氮素含量,對增加穗粒數或提高產量已不可能有明顯作用。

我們再來談談小麥營養最大效率期,所謂小麥營養最大效率期是指小麥吸收養分絕對數量最多、吸收速度最快、施肥增產效率也最高的時期。冬小麥的營養最大效率期在拔節到抽穗期,此時生長旺盛,吸收養分能力強。需要適時追肥,以滿足小麥對營養元素的最大需要,獲得最佳的施肥效果。最後總結一下,小麥所吸收的養分大部分來自當季施入的肥料,做好科學合理的施肥對小麥增產增收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