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水稻赤枯病的發生與防治方法

科普1.21W
水稻赤枯病的發生與防治方法

水稻赤枯病俗稱熬苗、坐棵,是水稻生產上的一種生理性病害,在我縣水稻種植區零星發生,其症狀表現為:發病植株明顯矮小,分櫱少而小,上部葉片直立與莖夾角較小,病株嫩葉顏色暗淡,通常表現為深綠色或暗綠色,病株發病多從下部老葉開始,逐步向上擴展,但新葉往往保持綠色,進入分櫱盛期症狀最為明顯,葉片出現碎屑狀褐色斑點,以後逐步發展成不規則形,病株生長緩慢,根系上白根少,多為褐色,嚴重的田塊遠望如同火燒焦狀。

一、水稻赤枯病發病原因:

1、缺磷鉀型長期過多偏施氮肥造成土壤缺磷鉀是導致赤枯病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中毒型赤枯主要發生在長期浸水,泥層厚,土壤通透性差的水田,發生赤枯病的稻株根系受到土壤中有機酸或硫化氫的影響,破壞了正常的生理機能,如綠肥過量,施用未腐熟有機肥,插秧期氣温低,有機質分解慢,以後氣温升高,土壤中缺氧,有機質分解產生大量硫化氫、有機酸、二氧化碳、沼氣等有毒物質,使苗根扎不穩,隨着泥土沉實,稻苗髮根分櫱困難,加劇中毒程度。

二、水稻赤枯病防治方法:

1、改善土壤的通氣性,適時曬田。缺磷缺鉀的可追施一定量的過磷酸鈣和硫酸鉀。(1)改良土壤,加深耕作層,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團粒結構。(2)宜早施鉀肥,如氯化鉀、硫酸鉀、草木灰、鉀鈣肥等。缺磷土壤,應早施、集中施過磷酸鈣每667m2施30kg或噴施0.3%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忌追肥單施氮肥,否則加重發病。(3)改造低窪浸水田,做好排水溝。綠肥做基肥,不宜過量,耕翻不能過遲。施用有機肥一定要腐熟,均勻施用。(4)早稻要淺灌勤灌,及時耘田,增加土壤通透性。(5)發病稻田要立即排水,促進浮萍、苔類等生物沉實,以利新根早發。

2、施用微肥。每畝施用1千克的硫酸鋅作底肥效果更佳,也可以用1千克硫酸鋅作追肥。發病的田塊還可用5%的硫酸鋅肥液進行葉面噴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