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黃芪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

科普1.12W

生長環境

黃芪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

黃芪喜涼爽氣候,耐旱、耐寒、怕熱、怕澇。地下根在露天可安全越冬,栽培地土質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透水力強的中性或微鹼性沙質土壤為佳。粘土和重鹽鹼地不宜栽培。

種植技術

選地整地黃芪為深根藥材,根長達3-4尺,故應選擇土層深厚、疏鬆、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栽種。播種前深耕並施廄肥每畝5000斤,過磷酸鈣5O-60斤作基肥,翻耕後,耙細整平,做畦。也可選擇向陽的荒地栽培。但播種前一年,必須深翻土地2.5尺左右,翻後耙平,儲存雨水和雪水以保持土壤水分。

種子處理黃芪種子硬實,吸水力差,按常規播種,發芽困難,出苗率較低。黃芪種子萌發不喜高温,14—15度左右為發芽適温,若放在恆温20℃的條件下,雖可出苗但不展葉。黃芪種子硬實率與採種期有關,應使種子呈褐色時再採收,如種子老熟變成黑色帶斑點時則成為硬實,發芽概率極低。因此在播種前對種子要進行處理,其方法是將種子放在50℃的温水中,隨時攪拌至涼,再加涼水沒過種子,浸泡大約12小時,撈出種子裝布袋內催芽。也可用70-80%的硫酸浸種2-3分鐘,再用冷水衝淨,此法能增加種子30%以上發芽率。

播種期分春播和秋播。以地凍前播為好,有灌水條件的地方春季3月下旬一4月上旬播種。播後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

田間管理

黃芪雖耐旱,但在苗期需要一定量的水分,否則不出苗,或因乾旱而死亡。灌水不能過猛過大,苗期要勤澆淺淺,雨季要注意排水,當苗高4-5寸時,按株距4寸左右定苗。每年春季畝施圈肥10-20擔(溝施法),加過磷酸鈣30一40斤,施後覆土並澆水。播種後l-2年內,要及時打掉花蕾,以便集中養分供根部生長。採種應選取3-4年生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莢果變黃近成熟時採收。

病蟲害防治

病害

根腐病主要危害兩年以上的植株,6-8月高温多濕時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降低土壤濕度,及時拔掉病株,用退菌特50%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

白粉病苗期到成株期均有發生,主要危害葉片,也可危害莢果。受害葉片和莢果表面如覆白粉,後期在病斑上出現很多小黑點,造成早期落葉或整株枯萎。

防治方法:發病前或發病初期,每15天噴一次波美0.3度石硫合劑或用50%託布津可濕性粉800-1000倍液噴霧,每10天一次,連續2一3次。

紫紋羽病主要危害根部,造成爛根。爛根的表面有紫色菌索交織成膜和苗核,地上部自下而上黃萎,最後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收穫時清理病根,集中燒燬。與禾本科作物輪作3-4年。撥除病株于田外燒燬,並在病穴中施石灰消毒,以防蔓延。每畝石灰氮40一50斤作基肥或每畝施70%五氯硝基苯2斤,進行土壤消毒。

蟲害

蚜蟲7一8月發生,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500倍液噴灑。

籽峯、豆莢螟結莢初期可用40%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50%磷胺乳油1500倍液噴霧防治,每7-10天一次,連續數次,直到種子全部成熟。另外,還有地老虎、蠐螬等危害地下根,可用毒餌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