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鱔苗大棚早育試驗

科普9.99K
鱔苗大棚早育試驗

目前,網箱養鱔都集中在7月份收苗,成活率高,養殖風險小。但是集中收購苗源少,價格高,而且增重倍數低。如果提早收購,又因氣温不穩,鱔苗死亡率高。如何解決這一難題?我們進行了鱔苗大棚早育試驗,現將試驗情況小結如下:

一、試驗條件

1.試驗池:為人工新開挖水面,規格為長250米、寬4米、深1.5米,面積1000平方米。水源為湖水,有進排水設施。

2.網箱:用聚乙烯無結節網片做成,網目為20目。網箱規格:長3米、寬l米、高1米,試驗箱共40只。3月2日插網箱,3月3日在箱內放水花生,3月4日蓋塑料大棚,讓水草早發早長。

二、試驗情況

1.放養:3月下旬,箱內水草已長滿全箱,4月10日開始收鱔苗下箱,鱔苗均選自附近農民籠捕的當日苗,晴天收購,帶水操作,每天收苗30~100千克,一直到5月11日,共收苗1200千克,其中:10只箱放養3次,其餘箱均放2次。鱔苗規格20~30克/尾,每平方米放5千克。下箱前不用藥物消毒,下箱第二天開始連潑兩天殺菌紅,對水體、鱔苗、水草綜合消毒,濃度0.3毫克/升。

2.馴食:鱔苗下箱的當天下午,開始喂新鮮魚糜誘食,一個箱用水花生做三個食台,魚糜放在食台上,當天就能聽到吃食聲。每天只在下午5點投喂一次,投喂量開始為鱔魚體重的1%,逐漸增加到5%,整個馴養期間都餵魚糜。

3.換水:開始棚內水質比較穩定,7天換一次水,後半個月氣温升高,2~3天換一次,方法是選擇晴天上午排出30%~50%老水,中午加齊新水。

4.調温:棚內氣温變化較大,水温變化不太大,日夜温差均在3℃左右,夜間棚內水温比棚外高2~3℃,下雨天棚內鱔苗吃食正常。4月20日後大棚外加蓋遮陽網,進入5月份白天將大棚兩邊拉開通風,夜間覆蓋。

5.防病:箱內半個月潑灑一次水質解毒保護劑,再潑一次殺菌紅,殺菌消毒,未發生鱔病。

三、試驗結果

1.鱔苗在箱內馴養時間根據鱔苗吃食情況和天氣而定,如果連續7天以上食量穩定在5%以上、又有連續的晴好天氣、水温能穩定20℃以上時,就可將鱔苗移入露天大箱養殖。我們是4月26日開始將大棚鱔苗外移,到5月18日結束,共從大棚移出鱔苗1152千克,成活率為96%,鱔苗規格增重不明顯。

2.大棚馴養費用:網箱、大棚、農膜共1900元,收購鱔苗1200千克×15元為1.8萬元,新鮮雜魚900千克×3元為2700元,藥品費200元,電費100元,總計費用22900元。按出棚鱔苗1152千克計算,每千克19.87元,比7月收苗每千克24~30元要便宜得多,更主要的是提前2~3個月的生長期,增重倍數和養殖效益好得多。

四、小結

1.影響大棚鱔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是鱔苗的質量問題。試驗中我們嚴格把握鱔苗收購方法:一是選擇晴好天氣;二是就近收購;三是帶水操作,保證苗和水的比例在1∶2以上;四是從收到放控制在4小時以內,只收當日苗;五是收來的苗要嚴格挑選,對有傷和浮頭等不正常的苗堅決剔除。這樣下箱成活率就高,收得好一個箱15千克苗只有二三尾死亡。如果苗收得不好,下箱死亡率也很高。

2.大棚內水温高,水質易惡化,網箱設置密度和箱內放苗密度均不能太大,我們認為:網箱面積不超過總水面的50%,放苗密度3~4千克/平方米為好。

3.大棚內換水必須晴天進行,上午排水,中午等棚外水温升高時加水,防止温差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