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水稻穗頸瘟的防治誤區

科普6.8K
水稻穗頸瘟的防治誤區

稻穗頸瘟是發生在穗頸﹙穗軸與稻穗連接部位﹚上的稻瘟病。稻穗頸是將稻葉製造的光合產物輸送到穗部的必經之道,也是稻株最易感染稻瘟病的部位。染病後,隨着病菌的繁殖和危害,穗頸節壞死,輸送到穗子的養分通道便被阻斷,於是形成白穗或癟粒的稻穗,輕者嚴重減產,重者基本失收。近年來之所以稻穗頸瘟發病嚴重,主要原因是防治不力,在防治上存在以下誤區:

一、白穗時才施藥

稻瘟病病菌剛侵入時,一般不表現症狀,發病初期表現不明顯。而等到穗頸因病壞死而出現白穗時再防治,為時已晚。防治稻頸瘟一般要在破口始穗期用藥,感病品種或不抗病品種或生長過旺的丘塊,還要在齊穗期﹙抽穗達80%左右時﹚再用藥一次。

二、抗病較強的品種在抽穗時不用藥

對稻瘟病絕對抗病的品種是沒有的,抗性是相對的。雖然抗病品種發病率明顯低於感病品種,但是如果種植在常年發病嚴重的地方或丘塊,或偏施氮肥、營養生長過旺、抽穗期遇上陰雨連綿的天氣,也可能發病。對於常年發病丘塊,即使是抗性品種,也要注意防治穗頸瘟;偏施氮肥、營養生長過旺的丘塊,無論是抗病品種還是感病品種,都不可忽視對穗頸瘟的防治。

三、抽穗期遇雨不用藥

抽穗期出現陰雨天氣有可能嚴重發病,如感病品種種植面積較大的地方,還可能引起穗頸瘟的大流行。因此,防治穗頸瘟要在水稻破口始穗期和齊穗期各施藥1次,施藥後8小時內遇雨還要補施。即使是陰雨天,也要搶住雨中間隙用藥。優質稻、多年種植的品種或組合、苗瘟比較嚴重的丘塊、植株生長過旺的稻田、山陰田、冷浸田及抽穗期降雨的丘塊,都要在破口始穗期、齊穗期各用藥1次。一般每667平方米每次用20%三環唑150克或40%富士一號100克,對水60-70公斤配成藥液噴施,將植株噴透。交替使用對口農藥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標籤:防治 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