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水稻田間管理技術之肥料的施用

科普2.9W
水稻田間管理技術之肥料的施用

施肥是提高水稻單位產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水田施肥以尿素、磷酸二銨、硫酸鉀(氯化鉀)、生物硅肥為主,微肥、生物肥和調節劑按照農業技術部門的指導意見使用。

施肥時要早施,這時因為氮肥施用後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發揮作用,因為氮肥的肥效發揮得較慢,分櫱要儘早施,一般在返青後立即施用;施肥時要看苗情,分櫱肥的80%要全田施用,其餘的20%要看苗的長勢進行適當調整施用,苗勢好的略減,苗勢差的多加一些,這樣施用的目的是為了控制全田苗齊,達到基本一致的長勢;施肥時也要看天氣,一般雨天或上午露水較大的時候不要施肥,避免葉上有水粘肥融化產生燒苗現象;施肥後要保持田間的水層,不要排水,待自然落幹後再進行灌水。

施肥期可分為基肥、分櫱肥、穗肥、粒肥(視水稻生長勢而取捨)4個時期。各個時期的施肥時間和分配比例如下。

基肥

水稻移栽前施入土壤,基肥佔化肥總量的40%,結合最後一次耙田施用。建議每667平方米(一畝)施用20千克撒可富水稻肥20~12~14或類似複合肥。

分櫱肥

分櫱期是增加株數的重要時期,在移栽或插秧後半個月時施用。分櫱肥的重點是氮肥,在整個生育期中,此階段可施用1/3左右的分櫱肥,畝用尿素3~5公斤,可根據土壤的肥力情況酌情增減,肥力好的略減,肥力低的要適當增加,壯苗早插的可少施,弱苗晚插的可多施。根據秧苗的生長情況酌情增施一些微肥。

穗肥

分為促花肥和保花肥。促花肥是在穗軸分化期至穎花分化期施用,此期施氮可增加每穗穎花數。保花肥是在花粉細胞減數分裂期稍前施用,具有防止穎花退化和增加莖鞘貯藏物積累的作用。穗肥不分促花肥和保花肥,而在移栽後40~50天時施用。建議每667平方米(一公頃)施用10千克撒可富10~6~24的複合肥或類似複合肥。

粒肥

粒肥具有延長葉片功能、提高光合強度、增加粒重、減少空秕粒的作用。尤其羣體偏小的稻田及穗型大、灌漿期長的品種,建議施用少量的尿素,但切不可偏氮,以免貪青晚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