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項目 > 種植

百天祭上墳送什麼花,百天祭日的講究和規矩

種植1.2W

百天祭日就是從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為一個祭日,稱為頭七、二七、三七、四七……死後百日頭上叫百期,文稱過百日。那百天祭上墳送什麼花呢?下面一起來看看百天祭日的講究和規矩。

百天祭上墳送什麼花,百天祭日的講究和規矩

百天祭上墳送什麼花

哀悼、祭奠、葬禮用花一般選用淡雅素潔的鮮花。

哀悼、祭奠、葬禮用花的主要形式是敬獻花圈。當今的花圈一般用各色紙張作成,成有用鮮花製作的。這類花材主要有白色蓮花、百合、菊花等淡雅的花卉,花圈正中寫有一個大的奠字。兩邊都扎有白、黃、紫、藍等彩色飄帶。上聯寫逝者稱謂和祝詞,下聯寫送花圈的單位或個人姓名。

這方面傳統用的悼詞有:萬世流芳、音容宛在、駕鶴西歸、榮登極樂等,也可根據逝者生前的性格、愛好、成就等自行擬定。現在是花圈和盆花的扎制、擺放等都由殯葬機構在統一負責,此舉既有好處,也有不足的地方。有的逝者子孫和悼念者,特別製作了葬禮花圈、花籃或大型花束,擺放在靈堂遺體或遺像前,同時還有香燭、紙線和水果,哀悼懷念之情氣氛更加濃厚。

百天祭日的講究和規矩

舊時喪葬禮俗,孝子百日內不宴客,不飲酒娛樂,不到別人家去、不剃頭、甚至不洗澡,也不換衣服,謂之百日守靈盡孝。過了百日,這些禁忌便可取消,孝服也可逐漸減除,孝子除在重要祭奠日穿白戴孝外,平時只穿白鞋,男的在帽子上逢一圈白布;女的扎白頭繩,有的地方男的用自帽頂、女的用白衣釦表示戴孝。陝南的孝子在剃頭時,後腦勺上要留一撮頭髮,以示守孝,因古人認為髮膚受之父母,表示不忘父母養育的恩德。

提醒大家,死後百日頭上叫百期,文稱過百日。也是例祭日之一。這天死者的一般親戚不來,但死者的親屬及近親中的晚輩如侄兒、外甥、已出嫁的女兒等必須上墳祭祀。先一天下午孝子就要到墳上去請靈,到墳前先燒紙祭奠,然後將牌位子頂在頭上,至大門口,子女哭迎,天黑後燒夜紙祭奠,次日早飯後,再到靈牌前哭祭,名曰燒百日紙。

居喪期的禁忌

所謂的居喪期是從臨終者氣絕亡故開始到服孝期滿為止。實際上,居喪期可以分為初終期、葬期、守孝期,如果有停柩待葬,則可加一個停柩守靈期。

在居喪期期間通常都有一些禁忌,其中居喪期禁忌最普遍的是:喪家的卑親必須脱掉冠履,披髮跣足,換上素服;婦女去掉飾物,不得華服;孝男等在一段時期中禁止理髮,也不得會晤賓友、赴宴、娛樂和入宮廟拜神等。

東北黑龍江璦琿等地人居喪期的禁忌為了表示悲哀,在老人死後百日內,男不剃髮,女去首飾。

望奎人則是父母俱歿者,男不滿百日不剃髮;存一者,九十五六日即剃。

而綏化等地稍有差異,通常是百日男不剃髮,女不首飾。

據文獻記載,吉林通化地區居喪期的禁忌多一些,凡喪三年者,百日理髮,在喪不飲酒、不食肉、不處內、不與吉事、不娶妻納妾、門庭不換舊符。期之喪,二月理髮,在喪不婚嫁。九月、五月者,逾月理髮,在居喪期均不與宴樂的禁忌。

而在遼寧遼中一帶,喪家居喪期間,喪子需寢苦枕塊,食疏粥,不茹葷。

在京畿的良鄉等地,初喪之日,禁忌飲酒,不茹葷,不娶親,不作樂。

在河北晉縣一帶,老人死後,孝子們在居喪期禁忌內百日不剃髮。固安的孝子百日不理髮,三年內不赴宴會,有的則守在墓地上。

而在文安等地,喪家百日內,不茹葷、飲酒。雄縣的孝子居喪,不御葷酒,不赴宴會,居官者回籍守制,士子不應考試,同時也需要百日不剃髮。

清河一帶的古禮居喪期的禁忌是人子居喪,不飲酒,不茹葷,不作樂,不居內室。故孟獻子禫而不樂,比御而不人。而至今日居喪,惟以素服為表示。

山西居喪期的禁忌也如此,山西榆社一帶的喪禮過程中,從成服之日起,主人及兄弟始食粥,不得葷食,不得宴樂等;但九月之喪者,可以飲酒食肉,但不與宴樂,小功以下,大功異居者可以;在下葬並做了歸虞祭後,主人、兄弟疏食水飲,不食菜果,寢席枕木,仍有一些禁忌。

翼城一帶,親喪後百日內,孝子不出門,不用俳優作樂宴賓,惟以哭奠為重。

陝西居喪期的禁忌也一樣,如宜川人在辦喪期間,子百日不剃頭,侄及孫七七不剃頭。在米脂,百日內,孝子不剃髮,不與慶弔筵宴(間有不茹葷酒者),故不出街。

甘肅漳縣一帶也同樣,初終時,喪家卑親散發哭泣擗踴,寢苫枕塊,不茹葷。

山東也如此的居喪期的禁忌,如冠縣等地,長子居喪,四七日不出門,百日內不理髮。闔家守制,不動音樂,不貼春聯,不衣錦豔,不舉慶典。每年除夕,孝子等手提香楮赴墓焚化,歸途號泣,招魂還家,取其爆竹歲除,來格來饗之義。

以上禮節滿三年則除之夂泰安人同樣,家有老人去世,孝子得閉門不出,不能會客,不能赴宴,不得吃魚肉等葷腥之物,也不能喝酒,百日之內不得理髮,以表示孝心與哀痛。

在湖南永州一帶居喪期的禁忌中,家中老人死後,喪家的至親49天內禁止剃髮。在嘉禾一帶,凡居喪未葬,柩前為位,朝夕哭,饋食如生。夜則藉地卧柩下,同於寢苫枕塊,或架榻其側,名為伴亡。此外,還需蓄髮四十九日,在喪,禁赴宴觀劇,甚至服中生子有議。

在居喪期間的禁忌中,特別是在下葬之前,廣州一帶,不允許孝子、孝眷等喝酒、吃葷、洗臉甚至刷牙等。

據民間的説法,如果違反這些禁忌,死者的屍體會發脹。同時,也不許喪葬期間夫妻同牀,認為這樣做會使棺材破裂,危及後人。

廣西桂平等地的古喪禮中居喪期的禁忌是男子括髮,婦人髽。清世官民平居皆剃髮,至居喪則親歿百日方剃,其無職官、科第者,以四十九日為期,此蓋參從佛法,以人死七日之數自乘得四十九日為滿七。

凡喪家於卒哭日剃髮,士族百日卒哭,平民則多以滿七卒哭,故剃髮遲早略異。榴江一帶則堅持孝子於七虞之內不剃髮,三年不嫁娶。

貴州平壩一帶,喪家在居喪期中同樣有些禁忌需執行,如居喪期間,衣服不用絲織品、紅紫色,大門貼素對聯。女子禁胭粉首飾,成服後百日內不扯臉。男子成服後百日內不剃髮。

同時,也不坐上席,不飲酒豁拳,成服後百日內男女絕對不與慶弔等類。

在四川合江等地在49日內,喪主以下不飲酒食肉,不脱垤帶,不剃髮,不與宴樂,女子去簪珥,禪以前不服絲繡。春聯用素紙,而婚嫁及之官應試均有限制。

江津等地也有一些居喪期的禁忌,凡喪家男女,新喪日內男子不剃髮,女子去簪珥,服期未滿不慶弔,不婚嫁,服色尚素,不衣絲綢,春正桃符、門聯亦用素紙書寫。士夫之家,服期內不之官,不應試,閉門讀《禮》,不忍忘親也。民國以來,守禮者尚不失舊制,開通之士破迷信而不用僧道、地師,近於禮也。

雲南省宜良一帶,長輩去世,通常應居喪三年,百日內不飲酒,不赴宴,不剃髮,期年內不婚嫁,至今風俗不改。祿勸人居喪需三年,而在百日內不飲酒、不赴宴、不剃髮,期年內不婚嫁。

鎮雄一帶則是49日內不剃髮,而且也不食葷酒,週年內不嫁娶。

而台灣的漢族,舊時服父母之喪,百日以內須服麻衣,而且不能理髮,百日後才可剃髮。此外,還需用麻布條扎腕,至七旬換白布條,至百日脱扎。女兒嫁出者,其帶孝方式多以手尾錢寄於孃家靈桌上,限於歸寧致祭時始帶之。

而在現代,居喪期也有許多禁忌,如孝男不得穿華麗的衣服,不着皮鞋,不修臉,百日內不理髮,不會晤客人,不赴宴、看戲、娛樂,不得人廟宇祭拜神靈,不得夫婦同房等。孝女也須換上素衣,不帶飾品,一直到百日卒哭為止。

特別是在殮葬之前,更要嚴格遵守,以免惹來災禍,帶來不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