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項目 > 種植

牡丹重要栽培基地

種植5.96K
牡丹重要栽培基地

洛陽、杭州、牡丹江、成都、杭州、陳州、杭州、吳縣、成都、杭州江陰、北京、成都、洛陽、灌陽、北京、上海、嘉興、寧國、成都、洛陽、臨夏、蘭州。

中國牡丹從野生引入觀賞栽培,已有1650年左右的歷史。栽培品種從單瓣花逐步演化成復瓣、重瓣乃至台閣型。促使牡丹品種向重瓣化演進的主動力是良好的栽培條件。已知將品種的優良性壯和枝變,通過嫁接固定下來,由之,新品種大量湧現。

從唐代起,就推崇牡丹為國色天香,由於歷代舉國一致地珍視和喜愛,掀起了一次次的牡丹熱潮。實際上已經賦予牡丹以國花的地位。儘管朝代更迭,花王牡丹,統領羣芳,國色天香的崇高地位,從未動搖!牡丹在中國人民心目中,影響之深遠,聲望之顯赫,地位之尊容,是其它花卉所不可企及的。

牡丹,原產我國,雍容華貴,嬌豔嫵媚,花形大而美,一向被譽為花中之王。

我國關於牡丹的最早記載,見於東台縣誌、北宋呂夷簡在東台西溪做鹽官,曾手植枯枝牡丹一本,護以朱欄,不忍攀枝,既久,幹高數丈,每春花開數百朵,海濱稱為盛事。呂夷簡為此寫了《手植牡丹一本》的詩:異香濃豔壓羣花,何事栽培近海涯,開向東風應有恨,憑誰移入五侯家。

牡丹別名花王,落葉性小灌木,一般高l——2米,老樹可達3米。在長期栽培中,歷史均培養不少品種,並有專著問世,如宋歐陽修著《洛陽牡丹記》,明薛鳳翔著《牡丹八書》,清餘扶伯著《曹州牡丹譜》等。明代王象晉在《羣芳譜》中記載牡丹有180多個品種。解放後以山東菏澤、河南洛陽及北京三地栽培品種較多,總數約在300種左右。武漢市漢陽公園移植牡丹,初步摸索了一些經驗。每年4月20日左右前往洛陽看牡丹的至今絡繹不絕。

牡丹品種分類常依花色及花型來分,如以花色來分,有紅花系、紫花系、黃花系等。花型有單瓣型:如青山貫雪、粉娥嬌;荷花型:如露珠粉、似荷蓮;菊花型:如越粉、大胡紅;金環型:如姚黃、月娥嬌;繡球型:如葛巾紫等,只有少數品種有香氣,它不是以香聞名。

牡丹的繁殖法有播種、分株、嫁接及壓條等法,而通常以分株及嫁接繁殖為主。

牡丹最喜夏季涼爽,而冬季不過度嚴寒的地方。要有適度的降雨,充足的光照,但對夏季中午的強光及西曬要略有庶蔭以避之。在温暖地區年平均氣温在15℃以上的地方,栽培牡丹較為困難。土質以深厚的土壤或富含腐殖質的粘質土壤為宜,排水要良好,要求適度濕潤,尤其夏季不能過於乾燥。

由於牡丹系深根性花木,對土壤深度及肥力均有較嚴要求,因此小盆栽植一般都不易開花。

牡丹根加工品為中藥丹皮,有清熱涼血。活血行遊的功效,常作鎮靜藥。

標籤:栽培 基地 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