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問答 > 種植問答

中國水稻的發展史

中國水稻的發展史

回答:1、1964年:袁隆平先生提出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設想並開展不育系選育研究。2、1973年:三系雜交稻配套成功。3、1987年:袁隆平提出發展雜交稻的戰略目標,並指出雜種優勢利用與植株形態改良相結合可作為培育我國超級雜交稻的重要技術路線。四、1989年:國際水稻研究所等機構提出了“超級稻”的概念。

一、1964年

袁隆平先生提出了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想法並開展不育系選育的研究。

中國水稻的發展史 第2張

二、1973年

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雜交稻配套成功,雜交稻的培育與應用使我國水稻生產達到了1個新的台階。

中國水稻的發展史 第3張

三、1987年

袁隆平先生提出發展雜交水稻的戰略目標,並指出雜種的優勢利用與植株形態改良互相結合可成為培育超級雜交稻的重要方法。

中國水稻的發展史 第4張

四、1989年

國際水稻研究所等機構提出了“超級稻”的概念,而且啟動了超高產育種計劃。

中國水稻的發展史 第5張

五、1996年

我國農業部組織實施了“中國超級稻研究”的項目,開展株型改良與雜種優勢利用相結合的超級雜交稻研究。

中國水稻的發展史 第6張

六、產量

(1)超級雜交稻的單產水平不斷獲得突破,實現了從水稻單產400kg(1995年)到700kg(2000年)、800kg(2004年)、900kg(2011年)和1000kg(2014年)的高產目標。

中國水稻的發展史 第7張

(2)到2015年,我國冠名超級雜交稻的新品種有80多個,大面積示範試驗單產一般能達到600kg/畝,比普通品種增產50kg/畝,超級水稻的培育與應用使我國水稻生產又上了一個台階。

標籤:水稻 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