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問答 > 有問必答

養虹鱒魚賺錢嗎,養虹鱒魚市場

虹鱒魚是珍貴的冷水性魚類,具有肉味鮮美、刺少肉多、營養豐富、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人工繁殖簡便等特點,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向世界推廣的優良四大淡水養殖品種之一。虹鱒魚養殖是一項便於推廣的高效益產業,在可觀的經濟效益的驅動下,近10餘年來,黃河流域各省區的虹鱒魚養殖獲得了迅速發展。北京市遠近郊地區已經形成了養鱒與鱒魚遊釣協調發展的養鱒業,為農民開出了一條新的致富之路,為社會生活提供了一項前所未有的新型休閒娛樂形式。那麼養虹鱒魚賺錢嗎?

養虹鱒魚賺錢嗎?養虹鱒魚市場

大通縣農民首次試水虹鱒魚養殖

青海省大通縣城關鎮李家磨村村民張世安養殖的1000尾虹鱒魚於近日賣出去了,這種原產於北美洲的冷水魚在大通縣養殖成功,開始產生經濟效益。

2013年9月,張世安引進虹鱒魚苗1000尾,在本村自建的魚池進行試養。通過短短9個月的養殖,實現成魚產量2000斤、產值6萬元。張世安成為大通縣第一位成功養殖虹鱒魚的人。

張世安説,今年又擴大規模,投資40多萬元,建標準魚池7個,面積500平方米,投放魚苗1萬尾進行養殖。

據介紹,虹鱒魚是珍貴的冷水性魚類,具有肉味鮮美、刺少肉多、營養豐富、生長快等特點,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向世界推廣的優良四大淡水養殖品種之一,市場前景廣,養殖效益高。

賣虹鱒魚淨賺兩千萬

進入十月份,北京市懷柔區的沈希順就睡不上踏實覺了,每隔一個小時他就要到虹鱒魚養殖池去查看。

沈希順:“這樹葉子你看就堵上了,你要再晚來一會就該缺氧了,所以值夜班到秋天以後,一定要多看幾遍,不然就該出事故了。”

秋天山區落葉多,飄進養殖池後必須及時清理出去,不然就會堵塞進水閘,造成魚池水量少缺氧。再有一個月沈希順的虹鱒魚就能上市了,預計產量在10萬公斤價值300多萬元,豐收在即他一點也不敢大意。

沈希順:“現在一般都在一斤半左右了,錢也都投入進來了,如果要不把它看住的話,一旦出現閃失,因為工作上的失誤,就該造成挺大的損失。”

其實冬季本不是虹鱒魚的銷售季節,因為虹鱒魚每年11月到來年2月產卵繁殖,這期間養殖户是不願出售的。以前沈希順也不在冬天賣魚,五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了特別的賣魚門道,也因此賺到了意想不到的財富。

沈希順是北京市懷柔區田仙峪村人,1985年就開始養虹鱒魚,在他的帶動下附近不少村民都開始養魚賣魚。虹鱒魚原產於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屬冷水性魚類,肉質鮮嫩,它的美味吸引着北京市民前來嚐鮮,田仙峪村也逐漸聲名鵲起,靠垂釣和餐飲不用出門村民就能把魚賣了。可是到了2001年前後,村民們卻發現遊客來的多了,錢卻越掙越少了。

村民:“原來最高的時候20多元錢,現在10元錢,降低降多了,現在養這個吧,已經沒什麼很大的利潤了。”

村民:“我養的時候到過15元一斤,16元一斤,後來就降下來了,養殖一多就有點降。”

近幾年懷柔養殖虹鱒魚的農户達到上百家,從事虹鱒魚旅遊休閒的農家院發展到近千個,因為競爭激烈,魚價從最紅火時的每公斤40元降到了20元。沈西順同樣受到了衝擊,不過他沒想着怎麼去打價格仗,而是動起了別的腦筋。

沈希順:“別人開始大面積養殖這個東西了,我們就減少,因為都養殖現在競爭特別激烈,我們增加一個新的品種,就是説有一個新的賣點。”

沈希順打算從新品種上找突破。經過市場考察,他看中了一種名叫銀鮭的魚,售價比虹鱒魚高,當地又沒人養殖。他引進了5000條進行試養,可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這個養魚二十年的老行家,養起銀鮭根本不行。

沈希順:“它不耐咱們這個低氧,不適合咱們這個高密度養殖的這個條件。它身上愛掉鱗,拉網還有清理過程當中一碰它,身上這個鱗就掉了,一掉鱗以後呢,這個魚就長那個疥瘡病,到最後就導致它死亡。”

沈西順隨後又引進了七彩鮭等幾個新品種,但是都因技術不過關或氣候不適合而失敗,先後投入20萬元沒見到一點成效,他心急如焚。2002年3月,沈西順在當地水產局聽到了一個消息,有一種俄羅斯選育出的虹鱒魚能在8月份產卵,這讓他喜出望外。

沈希順:“常規的這個品種一般的都在夏天,集中在夏天出售,到了冬天就沒有魚賣了,等到8月份產卵這個魚,正好趕到來年的冬季正好出這個魚。”

養這種魚可以反季節銷售,也能避開旅遊市場的激烈競爭。可是國外引進的新品種養殖風險很大,氣候、水質等條件的差異可能會導致養殖失敗,這讓其他養殖户望而卻步,看準了商機的沈希順決定大膽一試。拿定主意後他沒有忙着去引種,而是北上去了黑龍江。這個人叫王昭明,退休前在黑龍江省水產研究所工作,沈希順從他們單位買過種魚兩人熟識,他向王昭明提出了一個請求。

沈希順:“能不能過來給我們幫忙,這邊有工作需要你的時候,如果有時間就過來這邊上班。”

王昭明:“他科技超前意識比較強,看得比較長遠,在科學試驗上舍得花錢,捨得投放人力,捨得投放設備。”

王昭明當時賦閒在家,聽説沈希順要養殖8月產卵的虹鱒魚很感興趣,爽快地接受了邀請。他到沈希順的養殖場實地一看,張口就讓沈希順改造養殖池。

王昭明:“一開始他上面只有一排池子,有個落差保證水流的速度,如果水要是流動慢,水温升高快,很快達到超過了它的生長極限了,那這個魚也不能養了,但是流水的目的,關鍵不是考慮它的水温,第一考慮的是供應它充足的氧氣。”

虹鱒魚是冷水魚,適宜生長温度在4度到22度之間,不耐高温,把魚池建成階梯式,增大水流落差更有利於魚的生長。沈希順立即採納意見對養殖池進行 改建,共20個養殖池按5級分佈,每級落差50釐米,10個魚池來養新品種,剩下的養殖普通品種。2002年5月,沈希順引回了2000斤8月產卵的虹鱒魚。虹鱒魚的生長期是4年到8年,一般兩年達到性成熟。2004年6月魚臨近產卵期了。

沈希順:“大概能產500萬粒卵左右,當時看到這個魚特別高興,就是説這個錢馬上就要到手裏邊了。當時這個魚都看着非常的健壯,非常的正常,就還差兩個月的時間就產卵了。”

沈希順樂滋滋地盤算着,魚順利產卵後,自己養殖加上部分出售價值60多萬元,他憧憬着魚躍歡騰的豐收場景。2004年7月初,他請村裏一個電工給養殖池安裝增氧機,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了。

工人:“他那個電工是新來的,他結果把線就給接錯了,接錯了一合閘,整個魚塘的魚,那一池子的魚就翻了。”

沈希順:“這一池子魚全部給電死了,白花花的一片,肚皮朝上,基本上沒剩多少條。”

90%的魚都被電擊死了,沈希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轉瞬之間兩年的期待化為了泡影。

沈希順:“當時那心情,恨不得把電工拽過來揍他一頓,因為心情特別難受,後來撈完了之後過了一下秤,一共死了是2000多斤。”

沈希順有點迷茫,如果繼續試養下去結果怎樣他心裏沒底,可就此放棄他心有不甘。

沈希順:“搞這個養殖業就是這樣,它這個風險比較大,選擇這個行業,同時你也應該有承擔這個風險的能力。”

沈希順決定咬牙堅持到底。2004年8月,劫後餘生的那部分魚產下了近20萬粒卵,他決定全部留下自己養殖。

沈希順:“這個魚苗重量在1克左右,在兩個多月大,8月份產的卵,長成成魚得在明年的冬季,一年多的時間吧。”

記者:“能長到多重?”

沈希順:“一般在一公斤左右。魚苗的飼養跟成魚的飼養有很大區別,這個魚苗一天現在投喂8次,隨着個體的長大,投喂的次數在不斷減少,最後到兩次。”

2005年11月,沈希順的虹鱒魚長到了一斤半左右,可以上市了。此時已經過了旅遊旺季,還想靠遊客銷魚是行不通了,他決定另僻蹊徑轉戰水產市場推銷。因為冬季上市的虹鱒魚量少,一些客商聽到介紹後主動找上門拉魚了。

客户:“他能保證我要的量,所以就找他了。我天天過來,每天300斤吧。”

記者:“現在要什麼規格的?”

客户:“現在我要的規格都是一斤半左右的。”

記者:“賣到哪裏去?”

客户:“賣到北京的各大酒樓。”

沈希順:“挑好點的,大小均着點,這麼大的就合適,這個在一斤六兩左右。”

客户:“行,可以。”

因為採用的是反季節銷售法,減少了競爭對手,沈希順的魚價自然也漲高了,2005年他的虹鱒魚賣到每公斤30元,5萬公斤魚全部售出賣到150萬元。看到沈西順賺錢了,不少村民也從他那裏引進這種魚養殖。村民都覺得魚的賣價可以了,沒人會想到,後來沈西順的一個發現讓魚價又往上翻了幾倍。

2006年初,沈希順給北京一家酒店送虹鱒魚,走進後廚一瞭解他才發現,虹鱒魚大部分都被做成了一種他從沒聽説過的“薰魚”。

酒店行政總廚:“薰魚分熱薰和冷薰兩種,在西餐中經常會出現,有淡淡的果木薰氣味,還有你所加不同原料的口味。在自助餐和零點中都會出現,包括早餐、中餐、午餐都會有。”

薰魚是西餐的一種加工做法,在星級酒店西餐廳經常出現,虹鱒魚刺少、腥味淡,很適合熏製,每公斤虹鱒魚薰魚價格達到100多元,北京周邊專門做薰魚的企業還不多,有的酒店還是廚師自己加工,瞭解到這些信息,沈希順很興奮。

沈希順:“感覺到應該上這個項目,比養殖的還要賺錢。對市場這一塊,我們也有一個初步瞭解,不是看他的後廚就要幹,因為要想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就要在深加工上下工夫。”

當時懷柔區有一家肉製品加工廠要轉賣,這家企業也曾生產過熏製食品,有現成的設備和技術人員,沈西順仔細考慮後買下了這家廠。

加工廠生產部主任:“淨膛以後,把裏面的刺全都取掉。然後再經過香料醃製24小時,再用我們的煙燻箱進行乾燥、吹風、加工三道工序。”

記者:“在煙燻箱裏大概多久能做好?”

加工廠生產部主任:“大概在三個半小時左右。”

沈希順:“工藝上不一樣,味道也就不一樣。”

記者:“有那些區別呢?”

沈希順:“你看這個吧,這個是冷薰的,冷薰的是在低温22度的情況下熏製,這個是高温72度,在72度薰出來的,它就是口感不一樣,一般售價在110元錢一公斤。

沈希順做出了8個品種的薰魚,保質期達到三個月,他把產品送到了北京市的酒店,因為能替酒店後廚省去加工程序,銷路很好,一年的薰魚加工量在20噸。

現在沈希順每年養殖虹鱒魚20萬公斤,淨賺200多萬元。他告訴記者,明年他打算養殖三倍體技術培育的虹鱒魚,這種魚生長快個體大,2年多能長到3公斤,到時時候他的魚價還能再漲20%.

總之,養虹鱒魚賺不賺錢需要解決的問題有:一是養虹鱒魚技術行不行,二是銷售行不行,有沒有固定單位要,三是病死率高不高,能看病治病嗎?四,就是賣出價格跟飼料價格成正比嗎?投入的人工和收穫成正比嗎?五是養殖規模,沒有規模也產生不出效益。解決了這些問題,養虹鱒魚不賺錢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