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問答 > 有問必答

玉米葉斑病是怎樣發生的?

問:玉米葉斑病是怎樣發生的?

玉米葉斑病是怎樣發生的?

玉米小斑病、大斑病、圓斑病都是真菌引起的病害。

(1)小斑病: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成為第2年發病的初次侵染的主要來源。種子表面一般附着菌量很低,在初次侵染中的作用很小。第二年春季氣候條件適宜時,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氣流或雨水傳播,引起初次侵染。植株受害形成新病斑,其上產生分生孢子,又可借風雨傳播進行重複侵染。小斑病發生、流行,除與菌源有關外,品種抗病性是重要的因素,大面積種植感病品種,小斑病就有嚴重發生的可能。氣候條件對小斑病發生、流行最為重要。小斑病菌分生孢子形成適温20~30℃,孢子萌發適宜温度26~33℃。玉米小斑病,以夏播玉米受害重。夏播玉米生長期,7~8月份温度適於小斑病的發生流行,如果此期間降雨量大,降雨日數多,田間濕度高,則往往引起小斑病大流行。相反,如果氣候乾燥,就發病輕。由於玉米生長過程中需要消耗很多的養分,如果肥料不足,特別氮肥的缺乏,不僅影響玉米植株的生長和果穗的大小,而且影響植株對小斑病的抗病性,因此發病重。玉米的各個生長髮育階段的抗病性是不同的,在開花前的營養生長階段,抗病性較高;開花後的生殖生長階段,抗病性較低。

(2)大斑病: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絲體在病殘體上越冬。在一般地區,則兩種越冬方式同時存在,而在東北冬季氣温低的條件下,則菌絲體在病殘體上越冬為主要方式,成為第二年發病的初次侵染來源。種子表面附着菌量很低,在初次侵染中作用很小。分生孢子侵入玉米植株形成病斑後,便可在病斑上又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進行重複侵染。玉米大斑病發生流行除與菌源量多少和品種感病程度、數量有關外,主要決定氣候條件,其中以温度和濕度為最重要。大斑病分生孢子產生適温20~28℃,田間發病的温度一般在22℃以下。因此,我國大斑病主要分佈在東北、西北及南方高海拔山區的春玉米上。而平原地區,因氣温高,限制了大斑病的發生。沿海玉米生長階段,温度較低,此期間如多雨多霧或連續陰雨,有利於病菌孢子形成與侵染;同時連續陰雨,影響玉米光合作用,降低了植株抗病力,因此大斑病發生嚴重。玉米生長後期缺肥,尤其氮肥不足,影響到植株的抗病性,病害發生亦重。

(3)圓斑病:目前僅發生在東北少數品種上。病菌以菌絲體狀態在病殘體和病種子上越冬,成為第二年發病的初次侵染來源。病菌侵入玉米植株後,形成病斑,從病斑上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隨氣流傳播。進行重複侵染。在高温高濕的條件下,病害蔓延迅速,玉米自交系、雜交種之間抗病性有明顯差異,感病品種面積大發病重。

標籤:葉斑病 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