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問答 > 有問必答

網箱養黃鱔怎麼養,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黃鱔網箱養殖是近幾年興起的一項新型水產養殖業,由於投資少、見效快,在全國各地得到了迅速發展,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那麼網箱養黃鱔怎麼養?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

網箱養黃鱔怎麼養?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網箱養殖黃鱔具有以下優勢:①投資較小。一般一口底面積為10平方米的網箱,製作成本在100元左右,一次性投入不大,而且還可使用3年左右。② 方便在漁塘開展黃鱔養殖。在漁塘中設置網箱,養鱔養魚兩不誤,可有效利用水面,只要合理安排,對池塘養魚沒有明顯影響。③規模可大可小。網箱養殖可根據自身條件,規模可大可小。從一隻到數百隻甚至千隻以上,投資幾百元至上百萬元均可。④操作管理簡便。因網箱只需移植水草,勞動強度小,平時的養殖主要是投喂飼料和防病防逃,管理項目少,簡單方便。⑤水温容易控制。網箱放置於池塘等水域中,水體較大,夏季炎熱時水温不會迅速上升,更不容易達到30℃以上的高温。⑥養殖成活率高。網箱養殖由於水質清新,水温較為穩定,因而養殖成活率較高。

網箱養殖黃鱔第一步:黃鱔苗來源與質量選擇

1.鱔種的來源

鱔種的來源渠道大致在三個:一是人工繁殖培育鱔種;二是市場收購;三是組織人力捕撈天然鱔種。人工繁殖目前尚存在一些技術難題未完全解決。有人在野外收採黃鱔受精卵,然後人工孵化成苗,解決部分鱔種供應問題。但對從事一定規模的黃鱔養殖時,應從多方面,多渠道解決鱔種來源。從目前的情況看,還是以市場收購天然捕撈的鱔種和組織力量捕撈天然鱔為主。從發展的角度看,具有一定規模的養鱔單位應從事黃鱔人工繁殖,自行培育鱔種,形成繁殖、培育、養殖、銷售一條龍的生產經營體系。

2.鱔種質量的識別

1)不同品系的鱔種

迄今為止的科學研究表明,黃鱔是合鰓科中惟一的一個物種。然而,羣眾在實踐中發現有不同膚色、不同斑點、不同生長速度的黃鱔,如體色較黃、個體較大、全身分佈着不規則褐黑色大斑點的鱔,為深黃大斑鱔,羣眾稱其為“黃斑鱔”。這種鱔攝食強度大,性格較為兇猛,生長速度快,增肉培數可達1:5~6。有一種鱔,體色青灰、斑紋細密、個體較小,生長速度也較慢,羣眾稱之為“青鱔”、“麻鱔”或“青斑鱔”。還有一種體色和斑點介於青、黃鱔之間,尤其是背部顏色偏青(黃斑鱔背部黃色),羣眾稱為“青黃斑鱔”,它的生長速度比所謂的“青鱔”要快,處於黃斑鱔與青斑鱔之間。還有一種紅色鱔,也稱“火鱔”,生長較慢。這些不同膚色、不同斑點、不同生長速度的鱔究竟是不同種,還是不同亞種,筆者認為有待研究。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它們是在不同的生態環境中,通過世代交替而逐步形成的,那麼,很可能是同一個物種中存在着不同品系個體。在人工養殖中,應選取生長快速的黃斑鱔和青黃斑鱔為主。

2)選擇體質健壯、無病無傷的鱔種

由於目前人工繁殖鱔苗的技術尚存在較大難度,仍以收購捕撈天然鱔種為主進行人工養殖。那麼,捕撈鱔種的方法有電捕、藥捕、釣捕、籠捕和徒手抓捕等多種形式。人工養殖的鱔種要求是籠捕、手抓等方法捕撈的鱔種,這種鱔種受傷的可能性小,不像釣捕的鱔種咽喉或口部受到鐵鈎等釣具的損傷;藥捕和電捕的鱔種表現為體色發灰髮紅、腹部有很多小紅點(出血點),同時規格混雜,大小不一,這是掃蕩性捕殺的結果。

收捕鱔種時,應將鱔放在一箇中型水盆中,健康的鱔種表現為遊動快,用手抓時掙扎厲害,體表無傷無病;若水盆面積較小,盆中鱔密度大時,健康鱔很快將頭部豎起,而體弱鱔或傷鱔、病鱔在水盆中反應遲緩,頭部豎起也緩慢也力,或根本豎不起頭部。

另有一種鱔種頭大、頸細、體瘦,表現渾身無力狀,這可能是體內患病鱔。還有一些鱔表現為尾部發白或肛門上方有塊狀潰瘍,或身體有白毛(水黴菌),體表黏液很少或根本無黏液,這也是患病鱔。對此在選擇時要堅決剔除之。

如何自制網箱?

製作網箱所選用的材料一般為聚乙烯網布(也稱篩絹布),一般在賣鐵絲網、紗窗網的地方有售。一般每平方米售價2-6元不等。選購時應注意選用網目較小(以黃鱔尾尖無法插入網眼中為宜),網眼均勻,用手指甲用力刮經線或緯線,線緊而不移位,使勁拉扯及揉搓,感覺非常牢固的方可選用。網箱一般製作成長方形或正方形,底面積以不大於20平方米為宜。箱體深度為1.2-1.5米(一般入水深度為50釐米,水面上的70釐米為防逃部分)。根據網箱的大小裁剪網片,採用優質尼龍線,用縫紉機或鞋底機進行縫合。網箱上緣四周翻卷同時縫入小指粗的尼龍繩和留出繩頭便於捆綁到支架上。  

哪些水域適宜設立網箱?

但凡水位落差不大,水質良好無污染,受洪澇及乾旱影響不大,水深1-2.5米的水域均可考慮設立網箱,靜水或微流水均可。在各類型的水域中,以池塘最為適宜,其次是水位穩定的河溝、湖汊和庫灣。  

池塘中佈設多少網箱為宜?

限制池塘設立網箱數量的主要因素是水質。一般情況下,靜水池塘設立網箱的總面積以不超過池塘總面積的30%為宜;有流動水的池塘,其網箱面積可達池塘總面積的50%,但同時應依據以下幾方面情況而綜合考慮面積的增減:池塘水源好,排換水容易可多設;池塘內不養魚或養魚密度低可多設;養殖耐低氧魚類(如鯽魚)的池塘可多設。反之,則應適度控制網箱的設立面積。  

網箱如何安放較為合理?

在網箱規模養殖中,一般把兩排網箱並列為一組,組與組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兩排之間用木板或竹片搭成“跳板”,供養殖人員投料及巡視時行走。網箱分為固定網箱和浮式網箱,一般水深1.5米以內的池塘,水位漲落程度不大,可考慮設立固定網箱,即向池底打樁,然後在樁上綁上一些竹杆或木棒,用以支撐網體。水深1.5米以上,水位起伏不定,可考慮設立浮式網箱,即用廢舊油桶、輪胎等,將整個網箱託浮於水面,而採取向岸上拉鋼繩等進行固定。也有將各個網箱獨立分開,採取撐小船進行觀察及投料管理的。

網箱養黃鱔怎麼養?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第2張
  

投鱔入箱前需作哪些準備?

用於養鱔的網箱應提前安放入塘,利於藻類着生而使網布光滑,避免擦傷鱔體。大量移植水草入箱。水草面積應占全網箱內水面的80%以上,且水草佈設緊密沒有空隙。按箱內水體積計算,每立方米水用“鱔寶1號”1毫升及“鱔寶二號”0.5毫升進行潑灑,包括水草上邊一定要潑到,用以殺滅病蟲。  

網箱養鱔的密度是多少?

一般而言,網箱養鱔雖然在湖南省曾經創出每平方米養鱔達53公斤的高密度記錄,但初養者的出產量計劃最好還是控制在10公斤以內為宜,因而在投鱔時,我們就要充分考慮我們暫養期的長短,可能帶來的增重等因素。如果暫養期間吃食生長期長,則以每平方米投放1-2公斤為宜,反之則可適當考慮增加投放量。如果僅僅是冬季儲養,則密度可大些。黃鱔經觀察池觀察篩選後便可分級入箱,並對每口網箱進行編號,同時對每口網箱的投入重量及大約尾數作一個記錄。尾數的計算為:隨機稱取1-3公斤,清點條數後計算每公斤平均尾數,再乘以投放的同規格的總重量即得。  

網箱養鱔如何設置投料孔?

在網箱內投放竹管圍成的1平方米見方的“竹框架”,或木條釘成的木框,讓其漂浮入水面。當網箱內其它水面都密密匝匝地鋪上水草時,卻留出框內一塊地方不鋪,從而在箱內形成1個可見箱底的孔洞,我們稱之為“投料孔”。較大的網箱可多設1個投料孔甚至四角各設一個。此“孔”不僅是投料孔,同時也是我們觀察黃鱔吃食及活動情況的“觀察孔。”若水草生長侵入“孔”中,則應及時剪掉,以確保孔洞起到應有的作用。 

網箱養鱔如何把好防逃關?

網箱養鱔在防逃方面要求特別細緻,粗心大意會造成逃鱔損失。①在加工製作網箱時,一定要力求牢固,網布連接縫合要求有2-3條縫線,網箱縫製時上下緣有繩索,底部四角尤其要牢固。②網箱下水前再仔細檢查,看是否有洞或脱線。③固定網箱的木柱及捆綁的繩索要牢固結實,以防網箱被風颳倒而逃鱔。④固定式網箱在池塘加水或遇暴雨時要注意巡查,防止因水位升高而逃鱔。⑤箱沿水草過高時要及時割除。⑥大風時注意網箱是否被風颳垮。⑦及時消滅老鼠,防其咬破網箱。 ⑧防止人為破壞。⑨由於養鱔網布的孔眼小,藻類植物的大量着生會堵塞網眼,使箱內外的水體交換困難。因此應每隔一個月或視具體情況刷洗網壁,同時檢查網箱是否有破洞。

如何處理魚鱔共處一塘時的一些矛盾?

池塘中設立網箱養鱔,黃鱔排出的大量糞便及殘餘餌料會給池水帶來污染,造成水中溶氧量下降。如果池塘換水容易或有增氧機,或放養魚的密度不大,則影響不大。在沒有這些條件的魚塘,則以放養耐缺氧的魚類,如選擇鯽魚為主養魚,就能很好的解決這一矛盾。池塘加水時,水位升高,要注意加水水位以固定式網箱不會逃鱔為宜,或及時提高網箱;池塘排水時,最大限度是不能“吊箱”。防治黃鱔及魚的病蟲害,施藥時要充分考慮兩種魚類的用藥限度,以防發生不測。 

網箱養黃鱔在秋季如何管理:

1、水質管理

養鱔池水總的要求是肥、活、、爽。水色以綠色或淺褐色為佳,水的透明度以30-40cm為宜。另外影響水質的主要理化指標PH值、溶解氧、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以略高於正常養殖標準為妥。除採取進排水措施外,要重點用好光合細菌,每隔15天用一次,更好的調節水質。

2、鱔病防治

因黃鱔屬無麟魚,皮層保護能力較差,對有些魚病特別敏感,應選擇高效、低毒、低刺激性的漁藥,每隔20天左右對養殖的整個水體各使用一次阿維菌素和聚維酮碘等殺蟲殺菌劑。由於黃鱔飼料含蛋白較高,其肝膽難以承受,進入9月份鱔病主要是肝膽綜合症或稱白露綜合症,主要症狀為減食、上草、皮膚出血、口腮流血、肛門紅腫,一般死亡的都是大規格的鱔苗。防治方法:(1)降低黃鱔專用飼料用量,提高野雜魚投喂比例,每隔4-7天停食一次,減輕肝膽的負荷量。(2)經常拌喂維生素和保肝製劑,增強解毒功能,提高免疫力。(3)調節好水質。

3、投喂管理

野雜魚的來源比較容易且價格低廉,但由於配合飼料營養更加均衡,所以進入秋季育肥期,應加大配合飼料投喂量,養殖初期使用魚漿與配合飼料的比例一般為3:1,中期逐步過渡到1:1,在後期(9月初)為減輕黃鱔的肝臟負荷,又逐步降低配合飼料的加入比例,投喂除遵循“四定”原則外,每天必須對殘餌進行清理,剩餘餌料不僅污染水質,而且變質的殘料被黃鱔攝入後易引發疾病。 

網箱養鱔在冬季如何管理?

網箱暫養黃鱔,一般最多在春節前後即已全部銷售完畢。可將網箱起水後,洗刷乾淨晾乾,摺疊裝於編織袋或麻袋中,放在陰涼處,避免太陽直射,嚴防老鼠或腐蝕性化學物質損害,管理得當,網箱可使用3-4年以上。冬季黃鱔銷售後,若網箱仍放置於池塘中,則應全部沉沒於水中,以防冰凍造成破損。若箱內黃鱔需進行越冬,則應在停食前強化培育,增強黃鱔體質。在水草上搭蓋塑料膜,以減少霜凍水草的死亡,保持黃鱔的良好棲息場所。對於北方霜凍歷害的地區,則應考慮温室越冬而不應在池塘越冬。

網箱養黃鱔怎麼養?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第3張

網箱養殖的五個注意事項:

黃鱔為底棲魚類,生命力強;耐飢抗病。黃鱔因鰓退化,需用咽腔和皮膚進行輔助呼吸。黃鱔是肉食性魚類,在自然環境下,以小魚、小蝦、水生昆蟲為食,特別喜歡吃蚯蚓、蠅蛆和蝗蟲的幼蟲。在網箱養殖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養殖中,黃鱔因體表富含粘液,高密度放置時,其越積越多的粘液通過水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很快消耗完水中的溶氧,導致鱔種死亡。鱔种放人網箱後有時會相互糾纏成團,引起鱔種大量死亡。  

2)在野生狀態下,當水温超過32℃時,黃鱔潛入上中避暑,而網箱養殖因改變了原來的環境,當水温過高時,換水後的温差不宜超過3℃,當換水後的温差超過10℃時,會引起黃鱔的大批死亡。  

3)黃鱔網糟養殖因密度較大,當飼料投放不足時會相互咬傷而使感染黴菌,在體表生長“白毛”,病魚食慾不振而死亡。

4)投喂的飼料要新鮮,養殖中網箱中部分剩餘的腐爛發臭的飼料應及時清除,否則易引發腸炎病。

5)鱔種在捕撈、運輸和放養過程中要儘量避免擦傷,以防細菌侵入發生赤皮病,症狀為體表出血、發炎,以腹部和兩側最為明顯,呈塊狀,需內眼藥和外用藥消毒結合治療。

網箱養殖黃鱔要注意八大忌:

一忌亂購種苗 目前,我國黃鱔人工繁殖種苗數量有限,所以購買種苗時切記要認真辨別。一般人工養殖黃鱔可選擇引進優良繁殖種鱔通過半人工繁殖或自然繁殖來獲取鱔苗,以解決網箱養鱔的種苗問題。

二忌亂學技術 目前,國內的養鱔技術書籍已有多種版本,有些是照搬一般的養殖技術或一些空洞的理論,真正的實用技術不多,僅依靠這樣的書籍是很難取得成功的。

三忌大小混養 網箱中大小黃鱔混養時,小鱔不敢爭食致使體質逐漸衰弱甚至死亡,餌料不足時還會發生黃鱔相互殘食。因此,大小黃鱔混養時,雖大鱔生長速度快,但整體產量過低。

四忌池水過深 黃鱔與一般的魚類不同,其主要呼吸途徑不是靠腮而是依靠咽腔,因黃鱔體內無鰾,不能在不同水層隨意漂浮停留,所以必須露出水面呼吸。如果池水過深,黃鱔需頻繁遊至水面呼吸會消耗大量體力,影響正常生長。池養黃鱔根據鱔體大小水深宜在20~30釐米;網箱養鱔時水草應儘量充滿整個網箱,以便為黃鱔提供良好的棲息和呼吸條件。

五忌濫施糞肥 鱔池和網箱水體小,施糞肥極易敗壞水質,誘發疾病。

六忌忽視培植水草 水草能起到防暑降温、淨化水質的作用,能為黃鱔提供良好的隱蔽場所。沒有水草的鱔池、鱔箱無法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很難實現高產量、高效益。

七忌偏“素”缺“葷” 有的養殖者利用麥麩、菜餅、豆渣、米飯等植物性餌料飼餵黃鱔,其營養滿足不了黃鱔生長需要,導致黃鱔逐漸瘦弱甚至死亡。黃鱔屬肉食性魚類,應投餵動物性飼料或全價配合飼料。

八忌頻繁換料 常有養殖者因餌料無保障,東拼西湊,經常更換餌料種類。黃鱔吃餌料有一定的固定性,突然改變餌料種類,黃鱔會難以適應而拒食(改喂蚯蚓除外),會影響正常生長。如需更換餌料品種,應將新餌料與原餌料混合飼餵,並逐漸減少原餌料的比例,同時增加新餌料的比例,直至全部更換為新餌料。

 

 

 

標籤:網箱 黃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