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養殖技術

池塘河溝網箱養殖黃鱔的技巧

黃鱔營養豐富,肉味鮮美,有滋補保健作用,深受消費者的喜愛。養黃鱔投資少、週期短、見效快、經濟效益高,是一項很好的農村副業。利用現有的養魚池及河溝進行網箱養鱔,既不影響常規養殖產量,又能將小規格的黃鱔培育成大規格的商品鱔,不佔土地,節約建池費用,增加水產養殖的經濟效益。具體養殖條件與方法如下:

池塘河溝網箱養殖黃鱔的技巧
1.池塘、河溝情況。池塘、河溝面積3到5畝皆可,養殖季節平均水深在1.5m以上。池塘、河溝均照常放養魚種。養殖水體的水質良好,無污染,pH值在7.2左右,溶氧較豐富,透明度高。2.網箱規格。網箱長3m,寬2m,高1.5m。採用質地好、網目密、網條緊的聚乙烯網片。網目大小視養殖黃鱔的規格而定,以不逃鱔且利於箱內外水體交換為原則。3.網箱設置。池塘中每畝可設置40個網箱,河溝每畝可設置中30個。網箱間距在3m左右。在池塘中,每個網箱用6根毛竹樁固定,河溝因水位變化大,採用浮架式網箱,使箱體隨水位的變化而自然升降。黃鱔放養的一週前,將新制作的網箱放在水中浸泡,讓網衣表面附着一層生物膜,使其變得柔軟些,以免黃鱔因體表擦傷而患病。每個網箱中各設置l一2個食台,食台距水面5釐米左右。4.人工移植水草。在網箱內移植水花生,其覆蓋面佔網箱面積的80%左右。這樣既能起到淨化水質作用,又能為黃鱔提供隱蔽場所,有利於生長。移植的水花生最好去根洗淨,然後放在50g兒的食鹽水中浸泡10min左右,以防止螞蟥等有害生物隨草帶入箱中。5.放養。(1)魚種放養。放養魚種前先用生石灰清塘。乾池清塘每千平方米用120kg生石灰,待藥性消失後放養魚種,平均每幹平方米60kg。魚種下池前用40g兒的食鹽水浸浴15min。(2)鱔种放養。放養的鱔種主要是從稻田、溝渠等水域中用鱔籠捕捉的野生苗種,平均體重在30g以上,大的達100g以上。每個網箱中放養的規格儘量一致,以防止互相殘食。要求放養的鱔種活潑健壯,無病無傷、體表光滑具亮澤。鱔種體色有黃、青、紅三種,黃色大斑點鱔最好,長得最快;青色鱔次之。另外,每個網箱中還放養1―2kg泥鰍,利用泥鰍上下游竄習性起到部分增氧作用。泥鰍與黃繕不爭食,可清除黃鱔的殘餌,還能防止黃鱔因密度大在靜水中互相纏繞,減少病害的發生。放養時間主要在6月15日以後,每次放養前都要用戊二醛等消毒劑對鱔體消毒,浸泡消毒時間根據水温與黃鱔的實際忍受能力確定,一般5―10min。6.投飼方法。網箱養黃鱔首先要做好馴食工作。剛放養的黃鱔,應等3―4d後再投飼。開始時投飼量要少,將蚯蚓摻入日後長期使用的常規飼料中,如小麥粉、蠶蛹粉、小雜魚、螺螄肉等。一般將幾種飼料拌勻後做成條狀為好,再將其定時投放到食台上。投喂時間起初是每天日落前1h左右,日投一次;馴食結束後日投2次,即上午9:00增加一次。上午的投飼量佔全天的30%左右,具體的日投飼量主要根據天氣、水温、水質、黃鱔的活動情況靈活掌握,原則上一般以每次投喂後2h左右吃完為度。7.日常飼養管理。一是要做好投飼工作。每個網箱內的鱔種最好是同一天放養的,最多不要超過2d,否則會造成馴食困難。馴食成功後,按定質、定量、定點、定時的“四定”原則投飼。二是要有專人負責飼養管理,4月一10月底的主要生長期,應每日早晚2次巡視網箱,檢查網衣是否破損,網眼有否堵塞。經常觀察黃鱔的活動和吃食情況,大雨過後要根據水位狀況調整池塘中網箱的入水深度。汛期更要注意防止被大水衝來的樹枝、雜物等將網箱劃破,引起逃鱔。三是要定期清除網箱中的污物,及時撈出死鱔,定期洗刷網箱,以保證箱內外的水體交換。已經枯死的水花生要及時撈出並換上新的,及時清除食台上的殘餌,以免其腐爛變質而影響水質。8.病害防治。野生黃鱔很少發生病害,但在人工高密度飼養情況下,由於生態條件的改變,易發生病害,所以要做好病害防治工作,貫徹“以防為主、有病早治”的方針。預防鱔病,除應選擇好的鱔種和放養時對鱔體進行消毒外,5―9月份每半個月要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掛袋,每箱掛2個袋,每袋放藥150g;另外在飼料中加入“魚康達”或“氟苯尼考”投喂,每半個月一次,連投3d。一旦發生病害,應根據病情對症下藥。因池塘中水交換慢,故可直接用藥物對網箱水體進行消毒。而河溝中由於水體流動,在網箱中潑灑藥物時,需事先用塑料薄膜或彩條布等將網箱包圍好,使水體暫時不能交換,然後按藥浴濃度對箱內水體進行消毒,消毒時間視黃鱔的忍受能力而靈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