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問答 > 有問必答

棉花難吐絮需要怎麼來改革?

問:棉花難吐絮需要怎麼來改革?

棉花難吐絮需要怎麼來改革?

棉花難吐絮需要進行改革種植

在常規棉種當家的年代,棉花播種多以直播為主,棉花種植密度較大,棉花的行距較小,棉花施肥撒施較多。當雜交棉大面積推廣運用之後,由於雜交棉的個體發育較大,棉田密度隨之不斷調減,棉花行距擴大,棉花施肥多數改撒施為條施或者穴施。當農用機械逐漸進入棉田之時,棉花行距進一步擴大,棉花施肥相應地改淺溝淺施為深溝深施。可見,施肥方式也是隨着種植方式不斷改革發生演變的。

我們在大面積多點調查棉花生產情況時,常常遇到大田棉花施肥與棉花種植方式矛盾的案例,有的農户偏施了氮素肥料,有的農户一次投肥量過大,常引起棉花旺長或者瘋長,造成棉花過早封行,棉田廕庇嚴重,致使棉花蕾鈴大量脱落,或者坐桃之後因為棉花行距較窄,通風透光條件惡化,棉鈴成熟時間推遲,吐絮不暢,農民常把原因歸結為種子問題,與棉種供應部門扯皮,要求賠償。而相同的棉花品種,在種植方式合理的棉田卻表現為增產豐收,原因是這些農户的棉花做到了科學配方施肥,棉花行距較大,棉花田間環境及長勢表現為“下封上不封,中間一條縫,陽光照得進,空氣能流通,葉小棉桃大,株穩不上衝”,棉花自身生存的生態環境良好,因此,結桃多,吐絮暢,個體與羣體的發育比較和諧,良種與好的良法配套,能充分顯示增產優勢。

在雜交棉花面積較大的棉區,不斷改革種植方式,是創造棉花合理的生存空間、探索棉花高產的有效途徑之一。改革種植方式的優勢在於:一是便於機械下地耕作,有利於深中耕、深施底肥、高壟培土;二是便於追施肥料、防治病蟲、整枝打杈等田間管理;三是便於排水抗旱,增強抗災能力;四是棉花空間距離較大,光照充足,空氣流通,光合效率高,製造養分快;五是能充分展示雜交棉花的特徵特性;六是坐桃快,成桃率高,脱落率低,爛桃少,因而能優質高產。

現階段雜交棉種植面積較大,在種植方式上要改窄行為寬行,提倡寬行密株的種植方式,肥力水平較高的地方,廂寬宜於2~2.4米(含溝),種植兩行棉花,行距1~1.2米,株距0.45~0.5米,每畝密度1300株左右。肥力中等的地方,也可採用三等行的方式,但行距不能低於1米。以上的種植方式,在較高的管理水平下,棉花單株成桃一般45個左右,每畝成桃55000~65000個,每畝籽棉平均600斤左右是有望實現的。眼下,秋播生產在即,各地雜交棉種植較大的棉區,應及時總結棉花種植方式方面的經驗教訓,可隨即調整來年的種植方式,也可在冬季比較休閒的時節,繼續作好調整。

標籤:吐絮 改革 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