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問答 > 有問必答

水稻節水栽培有哪些方法?

問:水稻節水栽培有哪些方法?

水稻節水栽培有哪些方法?

1、水稻控制灌溉技術:水稻控制灌溉是指移栽至返青期,田面保持0.5-2.5釐米的淺水層,返青以後田面不再建立水層。根據水稻生理生態需水特點,以土壤含水量作為控制指標(控制耕層土壤含水量在60-80%),確定灌水時間和灌水定額,促進和控制水稻生長,較大幅度地減少水稻生理生態需水量。

2、水稻覆膜旱作灌溉技術:水稻覆膜旱作灌溉是指在旱育秧的基礎上,在移栽後覆膜旱管,整個大田期田基本面不建立水層。

3、水稻淺濕灌溉技術:水稻淺濕灌溉即淺水與濕潤反覆交替、適時落幹、淺濕、幹靈活調節的一種間歇灌溉模式。操作要點如下:①淺水勤灌促返青、分櫱,水層深度0.5-3釐米。②分櫱後期及時曬田。當莖櫱數達到有效穗數80%時,排乾田水曬田7-10天,使耕層土壤含水量不低於田間持水量的65%。③拔節孕穗期間歇灌溉。每次灌水後水層深3釐米,水耗盡後3-4天再灌水。④抽穗開花及乳熟期濕潤灌溉。每次灌水水層深2釐米,水耗盡後3-4天再灌水。⑤黃熟期自然落幹,遇雨排水。可節水10%-30%。

4、水稻淺濕調控灌溉技術:水稻淺濕調控灌溉是把淺水、濕潤、間歇3種灌溉方法科學地結合在一起,根據水稻的需水特性和生長規律,提出“薄水栽秧、寸水返青、淺水促櫱、苗足曬田、淺濕長穗、濕潤灌漿、黃熟落幹”的原則,以控制稻田水層上限和水稻根系層土壤含水量的下限為手段。掌握“後水不見前水,充分利用雨水,按指標灌排水”的做法,從而確定水稻各生育階段的灌溉。除移栽至分櫱前期和孕穗至抽穗揚花期保持2-3釐米的淺水層外,其餘生育期灌水上限為2-3釐米,下限指標為土壤飽和含水量的70%-80%,一般灌水後間隔4-6天再灌水。

標籤:節水 水稻 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