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種植技術

瓜蔞細菌性角斑病的綜合防治

瓜蔞又名栝樓、藥瓜等,為多年生草質滕本全株供藥用的葫蘆科栝樓屬植物,果殼中藥名瓜萎,種子中藥名瓜蔞仁,根中藥名天花粉。全瓜蔞入藥能清熱散結,潤肺化痰,養胃生津等,天花粉針劑臨牀上用於婦女中期妊娠、死胎、流產,並對癌細胞滋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瓜蔞細菌性角斑病的綜合防治

瓜蔞的形態特徵

攀援藤本,長達10米;塊根圓柱狀,粗大肥厚,富含澱粉,淡黃褐色。莖較粗,多分枝,具縱稜及槽,被白色伸展柔毛。葉片紙質,輪廓近圓形,長寬均約5-20釐米,常3-5 (-7) 淺裂至中裂,稀深裂或不分裂而僅有不等大的粗齒,裂片菱狀倒卵形、長圓形,先端鈍,急尖,邊緣常再淺裂,葉基心形,彎缺深2-4釐米,上表面深綠色,粗糙,背面淡綠色,兩面沿脈被長柔毛狀硬毛,基出掌狀脈5條,細脈網狀;葉柄長3-10釐米,具縱條紋,被長柔毛。卷鬚3-7歧,被柔毛。

花雌雄異株。雄總狀花序單生,或與一單花並生,或在枝條上部者單生,總狀花序長10-20釐米,粗壯,具縱稜與槽,被微柔毛,頂端有5-8花,單花花梗長約15釐米,花梗長約3毫米,小苞片倒卵形或闊卵形,長1.5-2.5 (-3) 釐米,寬1-2釐米,中上部具粗齒,基部具柄,被短柔毛;花萼筒筒狀,長2-4釐米,頂端擴大,徑約10毫米,中、下部徑約5毫米,被短柔毛,裂片披針形,長10-15毫米,寬3-5毫米,全緣;花冠白色,裂片倒卵形,長20毫米,寬18毫米,頂端中央具1綠色尖頭,兩側具絲狀流蘇,被柔毛;花葯靠合,長約6毫米,徑約4毫米,花絲分離,粗壯,被長柔毛。雌花單生,花梗長7.5釐米,被短柔毛;花萼筒圓筒形,長2.5釐米,徑1.2釐米,裂片和花冠同雄花;子房橢圓形,綠色,長2釐米,徑1釐米,花柱長2釐米,柱頭3。果梗粗壯,長4-11釐米;果實橢圓形或圓形,長7-10.5釐米,成熟時黃褐色或橙黃色;種子卵狀橢圓形,壓扁,長11-16毫米,寬7-12毫米,淡黃褐色,近邊緣處具稜線。花期5-8月,果期8-10月。 

瓜蔞的生長環境

培温暖潮濕氣候。較耐寒,不耐乾旱。選擇向陽、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地塊栽培為好。不宜在低窪地及鹽鹼地栽培。常生長於海拔200-1800m的山坡林下、灌叢中、草地和村旁田邊、在自然分佈區廣為栽培。

瓜蔞細菌性角斑病的綜合防治

什麼是細菌性角斑病?

細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和瓜條。葉片受害,初為水漬狀淺綠色後變淡褐色,因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後期病斑呈灰白色,易穿孔。濕度大時,病斑上產生白色粘液。莖及瓜條上的病斑初呈水漬狀,近圓形,後呈淡灰色,病斑中部常產生裂紋,潮濕時產生菌膿。果實後期腐爛,有臭味。

瓜蔞細菌性角斑病的症狀:

發生特點:葉片初為水漬狀小點,後逐漸擴大,因受葉脈限制而呈多角形病斑,對光呈半透明狀。嚴重影響葉片生長。雌花和幼果受害則落花落果。病原細菌大量存在,高濕、適温是引起此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條件適宜時發展迅速。  

瓜蔞細菌性角斑病的綜合防治方法:

1、農業預防  

品種選擇:利用抗病力較強的津研6號、夏青等品種。

種子處理:在無病區或無病植株上留種,防止種子帶菌。催芽前應進行種子消毒。常用的方法有:温湯浸種,用50℃温水浸20分鐘;用新植黴索200毫克/千克液或50%代森銨500倍液浸種1小時;或用福爾馬林液150倍液浸種1.5小時,後洗淨催芽。

2、栽培管理

與非瓜類作物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利用無菌的大田土育苗。利用高壟栽培,鋪設地膜,減少澆水次數,降低田間濕度。保護地及時通風。雨季及時排水。及時清潔田園,減少田間病原。

加強田間管理。增施磷、鉀肥及時整蔓。清除下部葉片,清溝瀝水,清除田間雜草等農事操作可有效降低病情。

3、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用86.2%氧化亞銅(銅大師)1000倍液、25%唯它靈可濕性粉劑800、47%春雷氧化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30%DT殺菌劑500倍液,每5~7天噴1次,連噴3~4次。

在發病期選用57.6%冠菌清1000―1200倍均勻噴霧,重發田塊隔7―10天連續用藥3―4次噴藥時要均勻周到,但不可加大濃度,以防花期產生藥害。

4、生物防治

預防時用《細截》500倍液兑30斤水噴霧治療,病害嚴重時用《細截》50ml+10ml《大蒜油》兑水30斤噴霧治療。

5、注意事項

1、現配現用,不得與強酸、強鹼性農藥混用,切記! 2、施藥後4小時內降雨,需重新噴霧。 3、如有輕微沉澱析出屬正常,不影響藥效,使用時搖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