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養殖技術

盲人養野雞發家致富

小夥愛琢磨認準“雞生蛋蛋生雞”

樑瑞國,31歲,靈壽縣北窪鄉西孫樓村村民。小時候,他患上眼疾,幾乎傾家蕩產也未能治癒。15歲時,他雙目失明。

彩色世界在生命裏消失之後,他便離開了課堂,在家幫襯着父母幹農活。那些年,他也曾感歎命運不公,但也是那時候,他開始“用心”,因為他不想比別人過得差。

盲人養野雞發家致富

每當聽到大家講一件事兒、一種技巧,他就會用心記住。比如,有老鄉來他家提到了果樹嫁接,他就會多問幾句,“到底咋做?”鄉親走後,他就琢磨着在自己家的柿子樹上嘗試一下。

低矮的磚房小院,被高聳敞亮的新房簇擁,這個小院就是樑瑞國的家。

小院兩側的牆角處,放置着一排排雞籠,幾棵或高或矮的果樹打造出小院綠色的層次感。

樑瑞國的父親樑法雲指着一棵黑棗、柿子嫁接的果樹説,“這是俺兒子種的,還有那桃子樹,嫁接了三四個品種,結果有早有晚,整個夏天都有桃子吃。”他説,兒子就是愛琢磨。

確實,養雞也是樑瑞國琢磨出來的。六年前,他從電視上得知有人撿來十個山雞蛋便走上致富路,就有點心動。

2010年春天,聽説有個親戚家養了山雞,他便和母親抱了一公一母回來,打算靠“雞生蛋蛋生雞”闖出一番天地。

開始創業 電熱毯孵蛋用眼瞼感知種蛋温度

如何把蛋孵化成雞雛成了最大的難題。野山雞基本不抱窩,樑瑞國讓母親花35元錢買來一隻老母雞,可老母雞也不好好孵蛋,到最後,他決定自己來。

樑瑞國把家裏一個電熱毯拆了,剪裁成紙箱大小,用手摸索着,把一根根導熱電線重新碼對整齊。因為擔心種蛋受熱不均,他還找來一個塑料袋,把裏面裝上水,作為孵化“温牀”,上面還鋪上棉絮。

孵化山雞蛋需要保持在38℃左右,電熱毯加熱時間長了,温度會升高,拔了電源温度就會下降。怎麼把握温度?這個問題對常人來説都很難,更別提盲人了。

最終,樑瑞國想出了法子。他把温度計放到水袋上,讓父親陪着,加熱到38℃時,父親就告訴他,趕緊拔了電源。但總不能讓父親一直守着吧?樑瑞國又想了法子,他拿起38℃的雞蛋貼到眼瞼上,靠感知努力記住這個温度,然後“解放”了父親。

電熱毯升温、降温太快,十幾分鍾就要充電、斷電。樑瑞國手裏攥個定時鬧鐘,十五分鐘一響,他就拿起雞蛋放到眼瞼上“量量”温度,周而復始。

在樑瑞國的世界裏,雖沒有白天黑夜之分,但孵蛋的24天讓他真正體驗了一把“沒日沒夜”,睡眠被切成了無數個“十五分鐘”。

終於,八九個種蛋裏,有兩隻小山雞破殼而出,摸着濕乎乎的小雞雛,他自己都笑出了聲。

艱辛發展 睡雞舍老房喂水餵食用手指測量

原始孵化如此艱難,回想起來,樑瑞國歎氣,“沒技術、沒設備,光靠自己瞎琢磨,也不事兒。”後來一段時間,他中斷了“孵化”。

2010年下半年,樑瑞國到石家莊參加按摩培訓班,結識了現在的妻子,也是盲人。同時,他還買到了“控温器”。轉機,從此開始。

高科技設備配合電熱毯,孵化變得簡單了。2012年年底時,他家裏有了1000來只山雞。慢慢地,他買了孵化機。

使用設備,對於普通人來説很簡單,按幾下按鈕就能搞定,可樑瑞國看不見,他需要父親幫忙。按幾下顯示的是什麼模式,他默數着記在心裏,以後就獨立操作。

樑瑞國與家人住的房子距離雞舍僅50米遠。一條小衚衕,他每天要走幾十次。

為了看守雞雛和孵化設備,他晚上睡在雞舍的老房子裏,只有聽到雞叫和設備的嗡嗡聲,心裏才踏實。

記者看到,每個雞籠前面,都用鐵絲吊着兩個塑料槽,用於喂水餵食,這都是樑瑞國用塑料管、飲料瓶做的。

對盲人來説,喂水、餵食不好掌握量。樑瑞國每次都把手指伸到水槽或食槽裏,量一量。冬天,他的手指經常是通紅的,嚴重的時候,手指凍裂掛着血絲。

熱心幫忙 賒賬送雞雛帶領殘疾朋友一起創業

就這樣,樑瑞國艱難地走在創業路上,不少殘疾人看到後,也向他打聽。

樑瑞國説,考慮到殘疾人沒啥勞動能力,日子過得都緊巴,便萌生了帶着大夥一起搞山雞養殖的想法。

現在,樑瑞國成立了養殖合作社,20多個殘疾朋友從他這裏領雞雛回家養。

很多時候,來領雞雛的殘疾朋友沒有餘錢,都是賒賬,把雞雛養大賣了錢,再來還雞雛錢。樑瑞國手裏也沒啥錢,賣蛋的錢也都投入孵化,現在他的日子也過得緊巴巴的。

去年,樑瑞國唯一的孵化設備壞了,就摸索着自己做了一個孵化機,家裏的電扇、電燈泡全用上了。

樑瑞國不僅為自己孵蛋,還幫其他殘疾人免費孵蛋。今年,20來人集資數千元買了一台新設備,放在樑瑞國的雞舍裏,大家可以把種蛋帶到他這裏,一 個月後,直接領走雞雛。“他有技術,又是熱心腸!”正定孔村的封立剛腿部有殘疾,他跟着樑瑞國幹了一年多,説起這個“能耐”小夥兒,他誇個不停。

封立剛説,樑瑞國身體條件比他們都差,可他幹得比誰都好,這給了很多殘疾人很大的信心。

樑瑞國的父親也説,他支持兒子搞養殖,更支持他幫扶其他殘疾人,“他雖然看不見,但不比我這樣看得見的人做得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