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設備

秸稈變廢為寶八招

設備1.52W

編者的話:田間年年煙塵起。近年來江蘇、河南等地進行了新的探索:江蘇省將改進後的收割機開進油菜田,機器收割又快又好,秸稈粉碎還田,還有效減少損耗率,增加產量5%;河南省在麥秸稈回收利用上也有新舉措,或生產乙醇、或制木炭、或造紙……事實證明,秸稈是完全可以變廢為寶的。

秸稈變廢為寶八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他們處理秸稈的方式能給我們以啟發和借鑑。

招數1秸稈打捆機省時又省力

秸稈拾撿打捆機在田間穿梭,身後吐出一捆捆整齊的麥秸捆。這是今年午收季節筆者在寶豐縣李莊鄉的麥田裏看到的一幕。“沒想到還有這種機器,這麼省時省力。今年俺鄉的禁燒工作肯定好做多了。”一位鄉幹部告訴筆者。

投資弄來秸稈拾撿打捆機的是寶豐縣李莊鄉農民李雪峯。李雪峯説,收割小麥後,秸稈不好處理,為了趕農時,有些農民就一把火燒掉,造成污染。他一直想尋找一個解決辦法。當聽到有這種秸稈拾撿打捆機後,他就投資80萬元專門從上海購買了9台,免費為農民提供服務。

據李雪峯介紹,一台機器一天可拾撿30畝秸稈,5天來已打捆成型1000噸秸稈。雖然是免費服務,但李雪峯並不虧本,因為他拾撿的秸稈捆紮成型,便於運輸,成了內蒙古大草原牧場的俏貨,每噸秸稈能賣到260元呢。

招數2六噸秸稈可產一噸乙醇

秸稈也能生產汽車“喝”的乙醇嗎?能!近日上午,筆者在河南天冠集團乙醇汽油生產車間看到,成堆的秸稈被粉碎機“吃”進去之後,幾經周折,流出來的是醇香的乙醇。該公司工程師康東亮告訴筆者,剛剛建立的年產300噸的纖維乙醇生產線,吃掉6噸秸稈,不僅可“吐”出1噸乙醇,還能生產出1噸的木素。

據悉,河南天冠集團是國家確定的生產車用乙醇企業,但過去生產乙醇,“消化”的都是糧食。能否將秸稈變成乙醇?河南天冠經過技術攻關,在纖維乙醇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康東亮説,“消化”6噸秸稈,生產1噸乙醇的成本是1.1萬元。據市場價,1噸乙醇和1噸木素可賣1.3萬元。扣除成本,還可賺2000元。

此技術的試生產意味着有望打破乙醇生產主要依賴糧食的局面。據瞭解,天冠集團今後將在穩定試生產的基礎上,通過優化工藝,於年內建千噸級纖維乙醇生產線。“十一五”期間,該集團以秸稈生產乙醇的成本可望與糧食生產乙醇基本持平。

招數3機制木炭廠敞開收秸稈

又到了禁燒秸稈的時節,但這個讓人頭疼的問題今年在汝州市騎嶺鄉將很難出現。該鄉新建的一個機制木炭廠,既解決了大量秸稈的出路,又增加了農民收入,更保護了環境

“今年俺鄉建起的制炭廠敞開收購秸稈,農户們再也不用為秸稈問題愁了……”近日上午,騎嶺鄉範集村科星機制木炭廠內,一羣拉着秸稈等待過磅的村民一邊擦着汗,一邊興奮地説。

據介紹,騎嶺鄉共有34個自然村,每年3萬多畝農作物秸稈。今年,該鄉在引導農民進行秸稈還田或將秸稈進行氨化的同時,又引進外資300多萬元,在該鄉範集村建起了科星機制木炭廠。木炭廠原料來源廣泛,秸稈、稻殼、花生殼、鋸末、樹枝均可。這樣既解決了秸稈禁燒的難題,又保護了環境。

招數4造紙廠發電廠放開“肚皮”吃秸稈

今年午收期間,許昌縣長村張鄉一位範姓農民,拿着賣秸稈得到的1000元錢高興地説,秸稈變成紙對社會有益,自己掙了錢,還減少了污染,比把秸稈燒了強多了。

該村民是長村張鄉海洋村人,今年自己家種了5畝多小麥,收割後將5噸秸稈以每噸200元的價格,賣給了許昌一林麥草收儲有限公司。該公司總經理李明亮介紹,午收季節他們一天收購秸稈二三百噸,隨着麥收高峯期的到來,每天的秸稈收購量達到700噸。他説,政府對他們企業很支持,在麥收前就制訂了秸稈收購的方案,鼓勵農民把秸稈收集起來出售。

許昌市政府禁燒辦公室一位負責人介紹,鼓勵農民向發電廠和造紙廠出售秸稈,是政府多渠道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一部分。

招數5回收專業户一季賺萬元

今年午收季節時,筆者從平輿縣辛店鄉兩口村村頭經過時,見一對農民夫婦正在地裏“搶收”秸稈。這對農民夫婦,妻子手持鐵叉,丈夫開着自家的四輪車跟在大型聯合收割機的後面,收割機“吐”到地裏的秸稈,被及時“搶”裝到四輪車上。這對農民夫婦名叫馬學中、張大蘭,是回收秸稈的專業户。據他倆説,回收一車秸稈,給麥田户主100元,拉到遂平縣造紙廠賣掉,一車能賺100多元,一天跑兩三趟就能賺二三百元。一個麥收季節下來,至少能賺1萬元。

時下,在平輿縣像馬學中、張大蘭夫婦一樣回收秸稈的專業户已有1100多個。縣政府的調查表明,最早發現這一商機的是該縣郭樓鄉高平寺村的高志學。2002年麥收時節,在漯河一家造紙廠務工的高志學返鄉收麥,他看見麥收後秸稈被白白扔在地裏或倒在溝裏,很是心疼。他説服妻子,開着自家的四輪車回收鄉親們地裏的秸稈,然後拉到造紙廠賣。忙碌了一個多月,淨賺了1萬多元。鄉親們見高志學回收秸稈賺到了大錢,紛紛仿效。

該縣農辦負責人告訴筆者,現如今,回收秸稈的專業户已遍佈全縣各鄉鎮,還有的在鄰村、鄰鄉找經紀人代收、代儲秸稈,長期大批量向周邊的正規造紙企業銷售。

招數6秸稈編草帽“編出”專業村

羣山環抱的確山縣三里河鄉貫山村,是遠近聞名的草帽編織專業村。該村有200多户農民常年在家編織草帽,然後到集市賣。編織、銷售草帽,讓農民增加了收入。

編織草帽,其用料是秸稈。麥收時節,這裏的農民跑到自家責任田裏鐮割或手拔小麥,“摔”掉麥粒後,把秸稈小心翼翼地打捆存放。這裏的農民告訴筆者,他們對麥秸稈有着特殊的感情,對他們來説,秸稈就意味着錢。

招數7秸稈變燃氣燒水又做飯

“如果能全部推廣,我們麥田裏所有的秸稈都會像煤炭、柴油一樣寶貴了。”近日,羅山縣楠杆鎮田堰村村民張瑞田擺弄着信陽市某環保節能公司試裝的新型環保燃氣具,看着一盆盆切碎的秸稈塞進爐子後變成潔淨、高效的燃氣,高興地説。

為了更好地處理秸稈,當地政府為農民們舉辦了新技術推廣會。在推廣會現場,筆者看到,技術人員將新收割的秸稈鍘爛,倒進一個鐵桶裏,蓋上蓋子。技術人員説,這類似一個沼氣池,秸稈在裏面發酵後變成甲烷氣體,用風門混進空氣,接上普通的燃氣灶,就可以燒水、做飯。技術人員打開燃氣灶閥門,藍藍的火苗立即噴出來,圍觀的人們嘖嘖稱奇,很多人當場表示要買一個。

據瞭解,一個農户如果使用這種燃氣系統,可以將其所有秸稈變為燃氣。如果沒有麥秸,稻草、高粱稈等均可以替代。

招數8秸稈代料栽培食用菌

獲嘉縣丁村鄉食用菌基地創辦人馬萬法,成功研發出以農作物秸稈代料栽培食用菌和食用菌深加工技術,為農民增收開拓出一條新路。

今年50歲的馬萬法是獲嘉縣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當他看到農村每年夏、秋季亂燒秸稈造成環境污染後,就決心利用農作物秸稈代料栽培食用菌。通過上百次的試驗、上千次的改進,終於成功開發出了利用秸稈栽培平菇、金針菇等食用菌技術:1公斤秸稈可培育出1公斤平菇、雞腿菇或金針菇。後來,他又總結出用麥秸培植雙孢菇的技術,採用此項技術,1公斤麥秸可生產0.4公斤的雙孢菇。目前,1公斤雙孢菇可賣6元錢以上。

馬萬法向筆者介紹道,建一座200平方米的食用菌大棚,一年可轉化70畝的麥秸稈或玉米秸稈,每畝秸稈可創產值12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