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臨翔區水稻合理密植與寬行窄株栽培技術

科普3.08W
臨翔區水稻合理密植與寬行窄株栽培技術

合理密植是提高農作物產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密植能有效地利用光能,充分地利用地力,保證單位面積上穗數、粒數和粒重等產量構成因素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實現高產、穩產。

水稻合理密植一方面是要在單位面積上儘量多移栽秧苗,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因為移栽過多,導致稻株競爭營養、水分、陽光而長勢不好。合理密植就是在這兩個方面中通過調整種植密度、採取合理株距與行距以實現產量最大化。

水稻移栽方式從70年代的滿天星到80年代的豐產溝又到90年代的寬窄行再演變到現在推廣的寬行縮株移栽,目的在於尋求一個行與株間最科學合理的空間配置,為水稻生長創造一個最良好的通風透光環境,使水稻個體與羣體得到最協調的發展從而構建一個具最適宜高產的水稻羣體,最終實現高產目標。在臨翔區一般雜交稻畝栽1.5—2.5萬叢,每叢1—2苗,畝栽基本苗2.5—5萬;常規稻畝栽2.5—3萬叢,每叢2苗,畝栽基本苗5—6萬。空間配置採用點標記寬行窄株移栽方式。寬行窄株是水稻精確定量栽培的關鍵措施之一。行距變化在26.4—33cm(8—10寸)之間,株距變化在10—16.5cm(3—5寸)之間,寬行窄株,單行條栽(等行條栽)。在保證栽插叢數不致減少的前提下,行距宜儘量擴大,株距宜儘量縮小,實行寬行窄株。這種寬行窄株的栽培優點是:田間通風透光性好;紋枯病等高濕病害相對較輕;稻株光合效率高,成穗率高,單位面積上有效穗數較多;在田間易於進行施肥、除草、噴藥等農事操作;成熟時收割,人工收割也方便。經過近幾年的項目帶動,合理密植與寬行窄株移栽方式以得到農民羣眾的認可,便在水稻生產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