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棉花葉片同樣紅,防治方法並不同

科普5.85K
棉花葉片同樣紅,防治方法並不同

眼下,棉花正處在盛花結鈴期,馬上就進入吐絮期了,這一階段也是棉田管理的關鍵期,是決定棉花能否優質高產的重要時期。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在山東的一些產棉區,棉花卻發生了一種怪病:葉子發紅,有的還出現落葉。近日,筆者先後在山東省博興縣的陳户、喬莊兩個鄉鎮和德州、武城、平原、禹城、齊河等棉花種植大縣發現,這種紅葉病現象較為普遍。

對棉花紅葉病,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棉花葉片發紅一種情況是棉花在中後期發生棉花紅葉莖枯病;另一種情況也可能是棉花缺鉀症。兩者所表現的症狀雖有些相似,但仔細辨別還是有區別的,並且防治辦法也有所不同。

棉花紅葉莖枯病診斷與防治

棉花紅葉莖枯病是棉花產區普遍發生的一種非侵染性病害,又叫黃葉枯病或凋枯病,是棉花中後期經常發生的爆發性病害。可使棉花植株矮小,結鈴減少或蕾鈴大量脱落,對棉花產量影響較大。

症狀主要表現在葉片上,病葉是自上而下,從外向內發展。這與棉花缺鉀不同,棉花缺鉀葉片也發紅,但其葉片是從下向上發展。棉花紅葉莖枯病發病嚴重時,葉柄基部變軟,失水乾縮,致使葉片萎蔫下垂。葉片枯落時,莖杆頂端呈乾焦狀,蕾鈴大量脱落。從根部看,病株根系發育不良,主根短而細,常呈雞腳根,側根、鬚根數量和長度顯著減少,顏色深褐色。剖視頸部,疏導組織未壞,維管束不變色,這點可以與棉花枯萎病、黃萎病區別開。

紅葉莖枯病的發病原因是:連作棉花,沙性土壤及鹽分過高。耕作層過淺的貧瘠土壤容易發病,特別是在7~8月份出現較長時間的乾旱,造成耕作層缺水或板結缺氧,尤其是久旱後又下暴雨或連續陰雨,是誘發該病的主要原因。

防治辦法:棉花紅葉莖枯病是一種非侵染性生理病害,病害是否發生或發生輕重與環境極為密切。因此,紅葉莖枯病的防治必須採取改良土壤、增施農家肥料,注意使用鉀肥,加強田間管理等綜合防治措施。

一般每畝棉花用腐熟的有機肥600~900公斤,或生物有機肥200公斤,過磷酸鈣40公斤,純硫酸鉀30公斤,碳酸氫銨65~75公斤。在棉花結鈴初期噴施誘導劑與磷酸二氫鉀混液。

棉花缺鉀的診斷與防治

棉花缺鉀一般也是在生長後期才表現出葉片發紅。葉片發紅的症狀與紅葉莖枯病基本相似。鉀不同於氮、磷,絕大部分鉀並不直接組成到化合物中,而是以離子狀態存在於作物體內,尤其是在幼嫩的、富有原生質的生活細胞和組織中。鉀與蛋白質合成、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轉移有密切關係。

當土壤缺鉀或因土壤狀況棉花不能吸收鉀,以及氮、磷、鉀比例失調時下部葉片最先感到鉀的缺乏,顏色退綠變黃。缺鉀症狀自下而上發展,如果長期缺鉀則全株發黃、葉片皺縮、發脆、捲曲、焦枯,呈紅褐色以至乾枯脱落。

造成棉花缺鉀的原因及防治辦法:重施有機肥和微生物菌肥,這幾年農民只重視化學肥料特別是氮肥的投入,而忽視有機肥和鉀肥的使用,所以往往造成棉花嚴重缺鉀。防治辦法:一般每畝用硫酸鉀20公斤、微生物菌劑10公斤、圈糞1000公斤或商品有機肥200公斤作基肥。遇到後期缺鉀可用1%~1.5%的磷酸二氫鉀或硫酸鉀配合0.3%的尿素,每隔5~7天噴一次,連續3~5次,一般下午4時後噴施效果較好。

標籤:葉片 棉花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