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玉米怎麼栽培,玉米的選種、整理施肥、田間管理技術

科普2.58W
玉米怎麼栽培?玉米的選種、整理施肥、田間管理技術

玉米在我國有着廣泛的種植面積,它是世界第三大糧食作物。近些年來,由於受到能源危機的影響,我國對玉米的需求量逐漸增長,掌握玉米種植的高產栽培技術,對我國玉米種植的發展有着重大意義。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玉米的高產種植技術。

一、嚴格選種

選擇品質優良的玉米種子是玉米高產增收的關鍵環節,因此在種子的選擇上絕不能掉以輕心,具體的選種過程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的地形地貌和土壤環境以及當地的降水和積温條件來選擇合適的玉米品種;二是要結合實際種植習慣,玉米的前茬作物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玉米的生長情況,根據不同的前茬作物選擇適宜的玉米良種;三是根據當地生產管理條件進行選種,具體表現在玉米的病蟲害防治和灌溉問題上,在不具有灌溉條件的地塊應選擇抗旱品種。除此之外,還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常見病蟲害選擇相應的玉米品種。

二、種子處理

種子處理工作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曬種,玉米種子經日曬後,會起到一定的滅菌作用,曬過的種子吸水快,出芽率高,幼苗健康粗壯;二是浸種,用清水浸種可以為種子的萌發提供充足的水分,促進種子萌發。除了曬種和浸種,種子在播種前還需要拌種來進行病蟲害防治。

三、整地

雖然玉米根系發達,適應性較強,肥沃和貧瘠的土地均可種植,但是營造一個良好的土壤環境對於玉米的優質高產仍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玉米的植株高大,根系發達,其生長過程中會從土壤內汲取大量的水分和營養,所以要儘量選擇土質疏鬆,通透性好的土壤來進行種植,播種前的整地是為玉米的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能夠提升土壤肥力,提高土壤中水分利用效率。整地時要挑選地勢平坦的地塊,土壤層要深厚,地表土質細碎、平整,沒有雜物,為開溝、起壟、播種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合理密植

控制單位面積上玉米穗的合理數量就是合理密植。土壤肥力、水肥條件等因素都決定着玉米的適宜種植密度,調整好玉米的種植密度可以增強整個地塊的玉米長勢,植株健康生長,玉米的優質高產才能得到保障。不同玉米品種的合理種植密度各不相同,自然條件以及土壤條件也影響着玉米種植密度。針對一些早熟的玉米品種,因為其發育期相對較短,植株相對矮小,所以可以適當密植,每畝以4000株左右為宜。在降雨條件或者灌溉條件良好的地塊也可以適當密植,但是乾旱地塊的種植密度相對稀疏。

五、科學施肥

現階段玉米施肥通常都是根據以往的種植經驗來確定施肥種類和施肥量,不具有科學性,盲目施肥很容易造成肥料的浪費。不同土壤中所含有的養分含量和不同玉米品種所需的肥量各不相同。要想真正做到科學施肥,就要根據不同土壤的含肥量和不同品種的需肥特點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爭取做到肥料的最大化利用。過度施加化肥容易加快土壤的板結,惡化土壤品質,所以要適當施加有機肥改善土壤環境,最好選用有機肥和化肥混合施加的施肥方式。玉米施肥方式主要分為條施、撒施和穴施。其中條施的施肥效果最好,採用該方法可以將肥料施加到最靠近根系的部位,促進根系對營養元素的吸收。

六、加強田間管理

受種子自身以及萌發環境的影響,並不是所有的玉米種子都能夠順利萌發,如果播種時處理不當會造成大片的缺苗,所以要求農户定期進行查田補種,發現缺苗及時催芽坐水補種。犁地可以提高地温,同時還具有鬆土除草的作用,所以要做到及時犁地,每畝至少犁兩遍。在噴施除草劑和葉面肥時,一定要根據雜草數量合理配製藥量,避免藥害現象的發生。

七、病蟲害防治

玉米常見的害蟲有玉米螟、紅蜘蛛等,常見病害有大斑病、紋枯病等。玉米的病蟲害問題一直困擾着廣大種植户,並且病蟲害的爆發頻率較為頻繁,如果不能及時控制往往會造成嚴重的損失,甚至絕收。種植户們面對病蟲害時不能正確防治的問題,原因是沒有準確有效的科學理論進行指導,在防治病蟲害時僅憑防治經驗,用藥也總一成不變,使得有的害蟲早已產生了抗藥性,最終病蟲害根本無法得到根治,農户的損失也無法避免。所以在種植過程中,要留心觀察植株的生長狀況,並採取科學合理的防治措施。

八、適時收穫

如果玉米田地的植株變黃,籽粒變硬,並且有色澤的時候,即可進行收穫,農户大多習慣延期收穫,以利於籽粒的乾燥。因為玉米的生育期較長,適當晚收,使籽粒充分乾燥更有利於玉米的儲藏。

九、結語

總體來説,玉米的高產高效種植技術需要注意在種植過程中細節的處理,同時多采用科學的管理方式,因地制宜,使資源能夠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最終掌握最為高效的玉米種植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