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播麥偏晚施磷增產

科普1.64W

磷肥適宜用作基肥和種肥,而不適於作追肥。小麥幼苗時期吸磷能力弱,對磷肥反應又特別敏感。施用磷肥有着特別突出的作用。

播麥偏晚施磷增產

近幾年來,由於大量施用磷肥,磷肥也有失靈現象:在一些田塊上施用之後沒有什麼效果。但是不管在哪一種土壤上,只要小麥播種偏晚,磷肥效果都非常突出。

過去我們進行過這樣一個試驗:分兩期播種小麥。第一期在小麥合適的播期內進行,第二期比第一期晚播半月;每個播期又有施氮肥和氮肥加磷肥兩種措施。結果,適期播種只施氮肥的,小麥畝產418斤;施了氮肥加磷肥的,畝產502斤,施磷肥增產86斤;第二期播種施氮肥的,畝產328斤;施氮肥加磷肥的,畝產482斤,施磷肥增產154斤,同樣數量的磷肥施在晚播小麥上比施在適期播種小麥上幾乎增產一倍。值得注意的是,播期相差半月,晚播不施磷肥小麥長勢弱,嚴重減產;而施了磷肥時,不但超過了適期播種未施磷肥的小麥產量,而且與前期施了磷肥的只差20斤。晚播的回茬小麥與早播的正茬小麥達到了同一水平。另一個試驗內容與上一個試驗相同,但試驗田塊肥力高,畝產800多斤,土壤磷素豐富。在這個田塊上,適期播種,施磷沒有明顯效果;晚播半月後,施磷增產132斤。

有一年由於玉米收穫晚,陰雨連綿,小麥比正常播期晚了20多天,但在施用氮肥的基礎上重施磷肥,播種的回茬小麥獲得了大面積豐收,畝產825斤;未施磷肥的,畝產僅517斤。這是我們進行的一個示範試驗的結果。這些試驗和大田示範的事實使我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播麥偏晚,施磷增產。採用這一措施可促進播種偏晚小麥奪高產,可以促進複種的回茬小麥趕正茬。

晚播小麥施磷高效的一個原因是小麥在秋季播種,隨着播期推遲,土壤温度越來越低。土壤温度降低帶來了兩種不利後果:一是土壤中能被莊稼利用的有效磷越來越少。土壤有效磷隨温度而變化,高温能激發磷素的活性,使磷素活化,有效磷增多;低温則使有效磷降低。由於有效磷減少,原來有效磷充足的土壤到了這個時候也變的不足了。二是温度高,小麥根系活性強,能積極吸收磷素;温度低,小麥根系活性弱,難以有效利用磷肥。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磷肥對小麥促進分櫱有重要作用。晚播小麥減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分櫱少。這種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小麥減產。磷肥的一個重大功績就是能夠增加分櫱。因此,在土壤磷素減少,小麥吸收能力不強的情況下施用磷肥會增加土壤有效磷數量,保證作物利用,使活性不強的小麥根系得到充足磷素,大量增加分櫱。

另外,要充分發揮磷肥的增產作用,一條重要的措施是深施。深施可以把肥料施到作物根系密集的地方,作物生根以後就能得到養分。施得過淺,肥料施土壤表層,而根系扎到土壤深處,吸收養分的根系與供應養分的肥料背道而馳,互不見面,肥料就發揮不了作用。深施對磷肥特別重要,因為磷肥很難溶解,也很難運動,施得太淺,莊稼根系不斷向下伸長,而磷肥卻在表層,只發揮部分作用。

另外一點需要注意,土壤的供磷水平是決定磷肥效果的關鍵因素,只有在缺磷的土壤上施用磷肥才有明顯增產效果,土壤供磷充分施磷則無效果。氮肥、磷肥是旱地土壤經常缺乏的養分,配合施用更會充分發揮兩者的作用。

標籤:播麥 晚施 增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