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我國番茄的栽培技術

科普8.87K
我國番茄的栽培技術

(一)土壤選擇

番茄要求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富含有機質的壤土,且前作最好為水稻,忌與茄科、煙草、花生等連作。沙質土易發生青枯病,不宜選用。

(二)選擇適宜海拔高度及播期

在平原區播種期春植為12月底至2月,秋植為7月上旬至8月,冬植為10月至11月上旬,夏季作反季節栽培時,應選擇海拔高度300米以上地方。

(三)播種育苗

1.種子消毒

播種前要進行種子消毒,以防種子帶菌,可用紗布將種子包起來,放入50~55℃温水中(温度保持不變)浸10分鐘或放入10%磷酸三納溶液中浸20分鐘,後取出用清水沖洗乾淨,再放入30℃温水中浸2~3小時,取出陰乾。

2.播種

一般可用苗地播種或營養杯播種二種。苗地播種,苗牀應選擇前作為水稻的地方。營養杯育苗效果好,對於防青枯病效果很明顯,定植後植株生長也比較好,產量高,缺點是比較費工。營養杯上應取自種過水稻地方,先將泥土打碎曬透,再與其它腐熟基肥混合,可採用以下配方:

水稻土:腐熟豬糞等:火燒土、草木灰(或穀殼)=6:3:1並加入少量複合肥。

播種前充分淋濕苗地或營養杯土。每個杯播一粒種子,苗地播種的應儘量疏播。播後要稍蓋土,再蓋稻草。每天用花灑淋濕,保證出芽。

3.苗期管理

播種時如遇低温一定要用塑料膜小拱棚覆蓋,育苗全階段,晚間應保持全覆蓋,出苗後,白天温度高,應打工兩邊通風或將薄膜全部揭開。要經常檢查,使苗多見光,避免因少見光而產生高腳苗(弱苗)。定植前3-4天應揭去薄膜,進行煉苗。

播種時温度高,要搭棚遮蓋,用塑料紗或寒冷紗蓋頂部,以防暴雨衝擊和暴曬,並注意通風。

苗以植株矮壯、莖部直徑粗大且色深為好。要適當控制肥水,避免徒長。苗期用百菌清600倍加樂果1000倍噴2-3次。如有猝倒病,可用敵克鬆2500倍液淋施。

(四)土地準備及定植

番茄種植地應選擇前作為水稻或未種過茄科作物和花生、桑樹的地方。種植前施足基肥,每畝可用腐熟豬牛糞1000-1500公斤、過磷酸鈣50-100公斤,混勻後均勻撒在畦面,並結合整地摻入土中。起畦要高,畦走向南北,使每畦植株都能充分接受陽光。起畦規格可採用5盡包溝,二行植,株距1.2-1.5尺,雙幹整枝。每畝株數1500-2000株。或可採用留單幹,株距0.7-0.8尺,畝植約3000株,留單幹的可提早成熟。

定植時應選擇晴天傍晚進行。定植前苗地用百菌清500倍加樂果1000倍噴1次,以防幼苗帶病和蚜蟲等傳播病毒。移植時應儘量多帶土,避免傷根。定植後淋足定根水。

(五)大田管理

1.施肥

番茄是需肥量大作物,整個生長期需較多肥料。但番茄較忌人為接觸,若追肥次數多,則人為接觸也多,容易帶來各種病害。故番茄應以施足基肥基礎上進行追肥。同時,掌握N、P、K比例,就整個生長期來説,以N:P:K=1:1:1:1.5為好。番茄對鉀肥需求比氮肥重要,在同等磷、鉀肥量情況下,減少氮肥施用對產量影響不大,氮肥在番茄生長前期比較重要。而減少鉀肥施用量,會明顯地降低產量和品質。

具體追肥方法:一般在定植生勢恢復後開始追肥,隔8-10天追一次,結果前每次追肥尿素用量每畝不超過5公斤,如能用腐熟人糞更好,避免偏施氮肥,保持葉綠色就可以。每一穗果膨大後,適當施重肥,至第二、三穗果膨大時,要求更多營養,追肥要重,要增加氮肥和鉀肥用量,後期追肥以保證第4、5、6穗果實不斷長大的需要。結果後追肥,如能配合磷鉀或用複合肥則效果更好。在施足基肥基礎上,一般每畝番茄需用總追肥量為尿素50公斤,氯化鉀70公斤或複合肥100公斤加氯化鉀30公斤。

另外,在果實膨大期間,於傍晚噴施2%過磷酸鈣或0.2%磷酸二氫鉀,以促進果實發育生長。

2.水分管理

要做到深溝高畦種植,四周開好環田溝。並盡安排在有水源地方。同時,應以逐株澆灌為好,少採用滿田灌水。若採用灌水,則應在傍晚進行,並以跑馬水為宜,即在畦溝中停留1-2小時後即排幹,保持土壤濕潤即可。由於灌水極易引起青枯病傳播,故應少用。

3.中耕、培土與除草

如表土板結,則可在前期適度中耕,若表土不板結,一般不中耕。培土則是種番茄的一項不可缺少工作,一般需培土2-3次,並結合施肥、除草進行。雜草可以用培土覆蓋,以減少拔草引起的傷根。培土時,應用鋤頭將溝中的泥土覆蓋於畦面植株周圍,這樣也可使畦溝排水更易。

4.搭架與綁蔓

番茄長至一定高度(30-40釐米),應插立支架,支架方式有人字架、籬笆形架及四腳架等形式,一般籬笆形架適於各種栽培,尤適於密植和陰雨天多的季節,可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插立支架後,再進行綁蔓,綁蔓時注意枝條要均勻分佈,綁蔓不能太緊或太鬆,一般多采用在竹竿與植株之間打交叉,比較牢固。

5.整枝、疏花疏果

番茄有自封頂和非自封頂類型,因此整枝方式也不同。非自封頂,可採用單幹整枝或雙幹整枝。單幹整枝只留一個主幹,其它長出的側枝全部除去;雙幹整枝則除保留主幹外,再保留第一花序下第一葉腋抽出的側枝,其它側枝都去掉。自封頂的則可留3-4條枝條。除側枝時,應選擇較好的天氣進行。側枝應在長10釐米以下摘除,要避免太長才摘除,否則傷口太大,易感染細菌等病害。

番茄由於結果多,若任其生長,則會出現果大小不均勻,次級品多。即使高產,也會因價錢低而收入少。故疏果才能保證養分集中,果較大,合格率高,一級果佔比例多。一般每託果先留7-8個,當果實長至直徑約2釐米時,將畸形的或有蟲口、病害的果除去,只保留4-5個。

(六)採收

在低温情況下,番茄開花後45-50天果實成熟,若温度高,則開花後40天左右便成熟。果實在成熟過程中可分為四個時期,即青熟期、變色期、堅熟期和完熟期(亦稱軟熟期)。如果在青熟期採收,果實堅硬,適於貯藏或遠距離運輸,但含糖量低,風味較差。一般採收的標準為一點紅,即果實頂端開始稍轉紅(變色期)時採收。這樣一方面有利於貯藏運輸,一方面也有利於後期果實的發育。

三、主要病蟲害防治

1.青枯病

青枯病是細菌性病害,在高温高濕條件下極易發生。

預防方法:

本病沒特效藥可治,故只能採取及早預防等方法。

(1)選擇前作為水稻的田塊種植。

(2)選用抗(耐)青枯病品種,如新星101、粵紅玉、豐順番茄等。

(3)高畦種植,天氣乾旱時採用澆水方法,儘量減少灌溉。

(4)深翻曬土,施石灰;定植後用氧氯化銅1000培液淋根。

(5)多施用有機肥作基肥;分次多培土,少中耕,減少傷根。

2.晚疫病

葉、莖、果均可感病,感病葉片多從葉尖或葉緣發生,暗綠色、水漬狀,逐漸變褐,以致全葉變褐腐爛。感病莖上,病斑暗褐色,稍凹陷,變腐爛,最後植株上部萎蔫、折斷、枯死。果實感病多近果柄處開始發病,嚴重時整個果實變褐、腐敗。晚疫病的主要特徵是不論在何部位,潮濕情況下,病部產生明顯的白色黴狀物,即病原菌的子實體。

防治方法:

(1)避免過度密植不通風,適當疏種。

(2)高畦種植,避免積水。

(3)用58%瑞毒黴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或普力克600倍、氧氯化銅800倍、50%安克2000倍交替使用,開始座果堅持每七天噴一次,或下雨轉晴後即噴。

3.棉鈴蟲(或其它夜蛾類幼蟲)

以幼蟲蛀食番茄花蕾、花及果實,主要蛀果。蕾受害後,苞葉張開,變成黃綠色,2-3天后脱落。幼果常被吃空或引起腐爛而脱落,大果雖然只被蛀食部分果肉,但因蛀孔在蒂部,雨水、病菌易浸入引起腐爛、脱落,造成嚴重減產。

防治方法:

一定要在低齡時,即孵化盛期至2齡盛期,幼蟲尚未蛀入果實時防治。

(1)用除盡1000倍、米蟎1000倍、抑太寶2000倍加樂斯本1000倍或功夫2.5%乳油3000倍噴殺,於早晚噴殺效果較好。

(2)發現已受害果實(即蟲已鑽入果實內),應進行人工摘除,再全面噴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