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玉米要採用科學種植模式,注意合理密植

科普9.65K

種植模式即株行距配置,有等行距、大小壟及穴播等,等行距中還有不同行距。對於密植的夏玉米羣體,適當縮小行距,增大株距,有利於充分利用在田間均勻分佈的養分、水分及光照等資源,防止個體相互影響,使個體充分發育,形成壯稈大穗。試驗表明,玉米按50釐米左右等行距種植,不僅高產,而且莖稈的機械組織發育相對於大行距來説也較好,有益於抗倒。如是機械收穫,考慮收割機對行收穫的需要,玉米種植行距可以放寬到60釐米(因收割機割台行距普遍在65~70釐米)。大小壟種植(大壟寬70~80釐米、小壟寬35~40釐米)與等行距種植相比,孰優孰略有爭議,在河北省夏玉米上試驗,產量優勢不明顯,但利用大小壟方式種植,大壟間便於實施中耕培土防倒措施。穴播即“一穴多株”,過去在山區丘陵地上曾採用過,可在土層薄、不適宜機械作業的坡地上利用挖“豐產坑”、集中施肥的方式獲取較高產量;在土壤條件較好的平原區“一穴多株”種植,由於單株營養面積過小,個體生長競爭劇烈,如果土壤肥力一般或底肥施用不足,必導致玉米生長細弱而易倒伏。

玉米要採用科學種植模式,注意合理密植

種植密度與倒伏的關係極為密切,而合理密植又恰恰被許多農户所忽視。合理密植有兩個主要原則,以品種定密度、以水肥條件定密度。每個品種的品種介紹上都有推薦種植密度,它是考慮品種密度適應性與抗倒伏能力的綜合結果,規模化種植應嚴格按照推薦密度標準化種植。目前生產上主栽的緊湊型玉米品種中,株高在290釐米以上的高稈品種如先玉335、農華101,適宜種植密度一般在每畝3800株左右;株高在260~290釐米的中稈品種如鄭單958等適宜密度多在每畝3800~4500株;株高在260釐米以下的矮稈品種密度在每畝4500株以上;半緊湊型和平展型品種密度通常每畝3800株左右。應該看到,目前國內主栽的、抗倒性較強的、以鄭單958為代表的中等株高品種,夏播、安全高產的密度在每畝4200株左右,若種植密度達到每畝4500株,則有倒伏的風險。水肥條件也是確定種植密度要考慮的主要因素,通常肥力高、水利條件好的地塊可以取推薦種植密度的上限,反之取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