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牧草栽培技術要求

科普3.16W

牧草種植不同於種糧,種草是以收穫植物的莖葉為目的,牧草栽培有複雜的技術要求。鑑於牧草種類繁多,各地自然條件的差別,從養殖業的需要考慮,概括而言,牧草栽培的關鍵技術如下:

牧草栽培技術要求

一、草種、品種的搭配

從家畜營養需要和牧草季節供應平衡的角度,確定種植的草種和品種。通常豆科牧草富含蛋白質,要與提供能量的禾本科牧草相配合;暖季型牧草與冷季型牧草搭配,以充分利用不同生長季節的光熱水資源;同一草種,早、中、晚品種的搭配,可以延長牧草收割期,提高機械利用率。

二、播種時間

我國北方地區多在春季、夏季播種,以牧草能安全越冬為原則。

三、水肥管理

高產優質常是牧草種植者的追求目標,牧草和飼料作物不乏高產優質的草種和品種。要想獲得優質高產通常必需有良好的水肥供應,加上科學的管理。通常生產1公斤乾草,需耗水量400-800公斤。施肥,以充足的有機肥最為理想,即經濟又環保,是生產有機飼料和有機食品的必備條件之一。使用化肥也是通常的措施,禾本科牧草以施氮肥為主,豆科牧草以磷鉀肥為主。種植豆科牧草應接種根瘤菌,以提高生物固氮能力。

四、牧草的收割時期

種草的最終目的是通過飼餵家畜轉化更多的優質畜產品,因此牧草的適時收割至關重要。通常兼顧收穫牧草的產量和質量,豆科牧草第一茬宜在現蕾至初花期收割,禾本科草宜在孕穗末至抽穗初期收割,青貯玉米宜在臘熟期收割。

五、牧草的混播技術

在草原區或土地資源充裕的半農半牧區和農區建立混播草地是降低養羊成本,保持羊羣健康體況的重要措施。

混播的基本原則:一是所採用的混播草種和品種在生長過程的兼容性,混播草種和品種一般在3-5個;二是保障家畜安全和健康生長的需要,一般混播草地禾本科牧草佔70-80%,豆科牧草佔20-30%;三是草地的耐牧性和持久性,多采用根莖型或具匍匐莖牧草。在北方草原區,常用的混播草種有苜蓿、沙打旺、冰草、羊草、無芒雀麥等。

標籤:牧草 栽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