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稻瘟病發生與防治

科普1.89W
稻瘟病發生與防治

稻瘟病是水稻三大重要病害之一,流行年份一般減產10-20%,嚴重時達40-50%。帶病種子、病稻草堆和未腐熟的含稻草肥料是每年病害的初侵染來源,秧苗或成株葉片受侵發病後,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進行再侵染。

一、發病症狀由於為害的時期和部位不同,可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和穀粒瘟。一般以葉瘟、穗頸瘟危害較大。

1、葉瘟秧苗三葉期至穗期均可發生。一般在分櫱期至拔節期盛發。在感病品種上最常見的典型症狀是梭形病斑,兩端常有向葉脈延伸的褐色壞死線,病斑中央灰白色,邊緣褐色,外圍有淺黃色暈圈,背面有灰色黴層,這種病斑擴展較慢。感病品種在有利發病氣候條件下,葉子常產生暗綠色近圓形至橢圓形病斑,正反兩面都有大量灰色黴層,這種急性型病斑的出現是此病流行的預兆。在高度抗病品種的老葉上,僅產生針頭大小的褐點,不產孢子。

2、穗頸瘟在穗頸上最初產生褐色小點,擴展後穗頸部成段變成褐色或黑褐色。穗軸、枝梗受害後變褐或灰白色。

二、發生與流行的相關因素

1、品種杭病性品種硅化細脆多,抗病性就強;秈稻較抗擴展,梗稻較抗侵入。水稻分櫱期和抽穗初期最易感病,出葉當天最感病,5天后抗病性增強。

2、栽培管理氮肥施用過多過遲,引起稻株瘋長,葉質柔軟披垂,易受病菌侵害;在氮肥過量清況下,增施磷、鉀肥,特別是鉀肥,會加重病害的發生;砂質土壤易發病;肥田過度乾旱後遇降雨或灌水,易誘發稻瘟流行;施用無機肥較施用有機肥發病重;長期深灌的稻田和冷浸田、漏水田易誘發稻瘟。

3、氣候因素當氣温在20-30℃,田間濕度在90%以上,稻株體表保持一層水膜達6-10小時的情況下,稻瘟病就易發生。如果旬平均温度為24-28℃,且有一晝夜以上的飽和濕度,稻瘟病就易流行。多雨、多霧、多露、少光照天氣易發生稻瘟病。

三、防治措施

1、選用抗病品種

2、加強栽培管理淺水勤灌,適時曬田,後期乾乾濕濕的栽培管理方法可使稻株生長健壯,抗病力增強,抑制病菌的繁殖與侵染,從而使病害不發生或少發生。

3、合理施用肥料氮、磷、鉀配合施用,有機肥與無機肥配合施用,適當施用草木灰等含硅酸肥料。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後期看苗看天看田巧施肥。冷浸田注意增施磷肥。

4、藥劑防治注意施藥保護易感品種和易感稻田,及時防治葉稻瘟,預防穗頸瘟。葉稻瘟發生時及時噴藥控制,以後視病情發展和天氣變化,隔6-7天噴藥一次。預防穗頸瘟應在水稻裂胎70%至抽穗5%時第一次施藥,齊穗期施第二次藥。一般畝用20%三環唑100克或30%稻瘟靈100毫升對水40-50公斤噴霧,兩種藥劑可交替施用。

標籤:稻瘟病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