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七月棗鏽病防治正當時

科普2.37W

棗鏽病又稱棗霧,是侵染棗樹葉片的一種風行性病害。常在棗果實膨大期引起大批落葉,易導致棗果皺縮、果肉含糖量大減、棗果多數失去食用價值,重災年份甚至絕收。病株早期落葉後湧現二次發芽,又導致翌年減產。

七月棗鏽病防治正當時

為害症狀

棗鏽病病原菌是真菌中擔子菌亞門的棗層鏽菌。主要損害葉片。病原菌主要以夏孢子堆在病葉上越冬,也能夠多年生菌絲在病芽中越冬。翌年夏孢子借風雨傳播到新的葉片上,此後從葉片正面和背面直接侵入,引起首次感染。發病初期葉背面散生或聚生凸起的土黃色小膿皰,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堆。病斑多在葉脈兩側、葉尖和葉片基部發生。密集在葉脈兩側,經常許多個連成條狀或片狀,當其成熟後,表皮破裂,散出黃粉,葉片逐步失去光澤,佈滿黃褐色角斑,最後乾涸、落葉。病害潛育期通常7—15天。病害先從樹冠下部開端,逐步向上蔓延,嚴重者全樹葉片脱落,致使棗果不能正常成熟。

發生規律

棗鏽病的發生輕重與7—8月份的降雨量多少親密相關,當7—8月份的空氣相對濕度達70%—80%,氣温在30℃以上時發病較重。發病率可達80%以上。據察看,7月份總降雨量達到250毫米,日均勻氣温達到30℃時,病害發生早而重。降雨量少於130毫米時,發病晚而輕。凡是地勢低窪、棗園內間種玉米等高稈作物的棗林,或水澆地棗林,鏽病發生就重,發病率達67%。反之在山地或間種花生等低稈作物的棗林,鏽病發生相對較輕,發病率達53%。棗鏽病的發生從發病到落葉需經30天左右,造成全樹落葉則需經2個月左右。

防治方法

1。藥劑防治。主要在7月棗鏽病的盛發期噴藥防治。每隔15天噴布1次200—300倍波爾多液或鋅銅波爾多液。風行年份可在8月上旬再噴1次,能有效節制棗鏽病的發生風行。其次可用保爾豐1500倍液防治,均有良好的效果。2。加強栽培管理。新建棗園,栽植棗樹不宜過密,對濃密生長的枝條要適時進行修剪,以利通風透光,加強樹勢。雨季應留意及時排水,下降棗園濕度。晚秋及時清理落葉,集中銷燬或深埋,以減少越冬菌源。棗樹行間不宜間種高稈作物。3。根外追施肥料。棗樹根外追肥具備提高光合作用和坐果率的效果,還可防治棗鏽病。在棗樹感染期,可噴0。5%尿素液或田潤1號2—3次。4。留意事項。噴藥懇求均勻、周密、足量。噴藥時間應節制在棗鏽病即將發生或發病的初期為宜。

標籤:七月 鏽病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