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稻鱔種養雙豐收技術

科普6.34K

1.稻田耕整每塊養鱔稻田最好是1334平方米以內,且水源充足。養殖關鍵是防逃設施的建造。可在稻田周圍砌1米多高的單磚牆,水位線以上部分要達到0.5米左右,並用水泥勾縫。這種防逃效果好,但造價高,拆除不便。也可將田埂加寬到1米~1.5米,在埂壁及與田底交接處用油氈、薄膜紙鋪墊,上壓泥土,這樣也有較好的防逃作用。此外,每塊稻田沿田埂開一條圍溝,在田中心向外縱橫各開1條廂溝,溝寬50釐米,圍溝與廂溝相通,深25釐米~30釐米,使每塊稻田分成四小塊,注意排水口要用鐵絲網或塑料網攔擋,防順水逃逸。

稻鱔種養雙豐收技術

2.鱔种放養稻田犁田結束後及時放養鱔種,放養時要選擇無病無傷個體,規格大小基本一致,以免互相殘食。一般每畝稻田放養1.3萬~1.5萬尾鱔種為宜,尾重10克~20克。

3.餌料投喂喂養黃膳的主要飼料有小雜魚、蝦、蚌、蚯蚓、蜆肉、蠅蛆、蠶蛹、切碎的畜禽內臟及下腳料,並適當搭配麩皮、枯餅、豆渣等。在這些飼料中尤以投喂蚯蚓效果最佳。黃鱔有晝伏夜出攝食的習慣,投餌時間最好掌握在17時~18時,投量應靈活掌握,喂得少影響生長,喂得太多造成浪費,一般一次投喂量為所養鱔總體重的2.3%。陰天、悶熱、雷雨前後,或水温高於35℃、低於10℃要注意減少投喂量。水温在10℃~35℃最適黃膳生長,要及時適當增加投喂量。投餌要設置投餌台,投餌台可浮於溝內某一固定位置上,讓鱔進入台內攝食。餌料台可用木框和鋁線網或尼龍網製成。為解決動物性飼料的不足,可在溝上掛一盞或幾盞3瓦~8瓦的黑光燈,距水面5釐米,引蟲落水,供膳吞食,也可用骨肉、腐肉,臭魚等放在鐵絲筐中,吊在溝上,引誘蒼蠅產卵生蛆,蛆掉入溝中供鱔吞食。

4.日常管理主要根據水稻生長的需要併兼顧黃鱔的生活習性,採取前期稻田水深保持6釐米~10釐米,至水稻拔節孕穗之前露田(輕微曬田)1次。從拔節孕穗期開始至乳熟期,保持水深6釐米,往後灌水與露田交替進行。露田期間圍溝和楔溝中水深約15釐米。要經常更換新水,認真檢查黃鱔吃食情況,觀察黃膳生長髮育狀況。水稻如需施肥灑農藥時,要首先考慮把黃膳誘至溝內安全水域。此外,要經常檢查田埂及進、排水口處防逃設施,以免黃膳逃走。

5.疾病防治(1)細菌性皮膚病。5月~9月為流行季節,病鱔體表有大小不一的紅斑,斑點狀充血發炎,流動無力,頭常伸水外,病情嚴重時,表皮呈點狀潰爛,並向肌肉延伸而死亡。防治方法:①生石灰清田,消滅病源;②保持水質良好,防止污染;③每50千克黃鱔用磺胺噻唑0.5克與餌料摻拌投喂,每天1次,5天~7天為一個療程。(2)水黴病。在放養期間,由於操作不慎,體表受傷而感染,肉眼可見傷處長黴。防治方法:①立即加註新水。②用小蘇打每1立方米水體2克全田潑灑,同時用0.2ppm孔雀石綠溶液全田遍灑直到病癒。

6.捕撈上市黃鱔個體重達100克以上時即可捕撈上市。秋季可從稻田一角開始翻動泥土,挖取黃鱔。不管是網撈還是挖取,都儘量不要讓黃鱔受傷,以免降低商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