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農村小規模養雞户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科普1.12W
農村小規模養雞户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一、場地的選擇:養雞場應選擇在背風向陽、地勢高燥的地方,場區應分為生產區、生活區和隔離區,各區既要相互聯繫,又要嚴格劃分。但在廣大農村,尤其是山區,由於受各方面條件的制約,有一部分農户只能在閒置房屋中進行散養,可是通風條件差,雞的發病率與相同條件下大棚內飼養相比明顯較高。

二、飼料選擇不當:畜禽因其種類、生理特點、生產目的、生產性能、體重、年齡和性別不同,對能量和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很大的差別。飼料營養中的營養素含量不足可導致家禽機體抵抗力下降,若這種情況持續時間長,則家禽死亡率高;反過來家禽患病後,出現厭食,又導致了家禽營養不良。這種惡性循環使家禽免疫系統的防禦功能下降,對傳染病的易感染性提高,生產性能進一步下降。

三、衞生防疫與免疫程序不當

1、衞生防疫條件差。很多養雞户在雞舍門前鋪一層生石灰,希望達到進舍消毒、防止病原侵入的目的。殊不知這樣不但起不到消毒的作用,反而有可能增加雞羣患病的可能性。因為生石灰與水反應才能生成氫氧化鈣,石灰水中起消毒作用的成分為氫氧化鈣,而將生石灰直接撒在門口,是不能生成氫氧化鈣的,根本起不到消毒的作用,反而有可能損傷雞的呼吸道黏膜,導致病原侵入雞體,引發呼吸道疾病。有的養雞户嚴重缺乏衞生防疫常識,將病死的雞直接堆放在雞舍門口,更有甚者將解剖診斷的現場安排在雞舍門口。

2、免疫缺乏科學性。免疫時疫苗中加入某些藥品,免疫後用具處理不當,養雞户衞生防疫知識欠缺,免疫時應仔細觀察雞羣的健康狀況,根據免疫程序合理選擇免疫具體時間,有很多養雞户免疫剛兩天,大多數雞就發病了,其原因可能是免疫時間正好安排在疫病的潛伏期,疫苗的應用反而激化了疫病的發生。有的養雞户在使用疫苗時加入一些自稱能增加免疫效果的藥物,使溶液的pH值發生改變,從而降低了疫苗中抗原的活力,甚至失去刺激雞體產生抗體的能力,而導致免疫失敗。接種工作結束後,應把接觸過活毒疫苗的器具及剩餘的疫苗浸入消毒液中,以防止病毒擴散,但大多數養雞户將盛疫苗的小瓶未經處理隨便放在雞舍旁,這樣無意中造成了病毒擴散的危險。另外有一部分養雞户不用法氏囊疫苗主動免疫,而認為直接注射法氏囊卵黃抗體是預防法氏囊病最保險的途徑,雖然這種方法對控制法氏囊病有一定效果,但抗體的防治效果值得懷疑,療效維持時間太短,注射卵黃抗體會造成很大的應激反應,不排除造成法氏囊病的人為傳染。

四、不能合理用藥

1、盲目加大劑量。在實踐中,有一部分養雞户認為劑量越大,效果越好,因此在用藥時總以説明書上用量的兩倍用藥,這樣不僅增加了用藥的成本,而且還存在藥物中毒的危險。

2、重複用藥。養雞户或獸藥經銷商不太清楚藥物的分類及藥物的作用,有時將同一類別的兩種藥物或主要作用相同的幾種藥物混用,這樣往往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3、不按療程用藥。使用任何藥物都有一定的療程,這是因為病原菌在體內的生長和繁殖有一定的過程,如果療程過短,有些病菌的生長只是被短暫抑制,不能徹底被殺滅,一旦停止用藥,受抑制的病菌重新生長、繁殖,導致病雞出現嚴重的臨牀症狀,使細菌的耐藥性增加。另外有的養雞户往往還認識不到自己的這一做法是錯誤的,治不好病還懷疑藥物的質量不好;相反有的養雞户則常將一種藥物連用五六天,一些安全劑量與中毒劑量接近的藥物使用時超過規定的劑量和療程則會引起雞藥物中毒。

五、管理不嚴格

1、温度控制不當。冬季温度偏低,雞羣擁擠,弱雞易被踩死;夏季温度過高,雞在高温下呼吸加快,消化機能降低。

2、忽視濕度的調節。雞舍內太乾燥時,灰塵較多,易引發一些呼吸道病;濕度過大又容易發生球蟲病。

3、墊料更換不及時。地面散養的肉雞要及時更換墊料,或是勤添乾燥的沙土、鋸末。育雛一般不用麥秸,因為麥秸發黴較快,容易引發麴黴菌病。

4、應激因素的存在。如果雞羣經常遭受疫苗接種、用藥、搬遷、高温酷暑、天氣突變等應激,會不同程度地引起禽類營養、生理、代謝等方面的變化,導致生產性能下降,成活率低。

5、不能做到"全進全出"。在同一村莊裏,一個養雞户飼養着幾個不同日齡的雞羣,並且人畜混居給疫病防制帶來諸多不便,各種疫病此起彼伏,雞羣之間存在着交叉感染的隱患。

根據以上問題對農村小規模養雞户提出如下建議:仔細觀察雞羣狀況,儘早發現疫病及時診治,合理控制好雞場內環境;努力提高科技含量,堅持"全進全出"制;選擇優質飼料,合理有效地配合用藥,科學地管理,以達到最好的飼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