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玉米要增產把好土肥關

科普1.5W
玉米要增產把好土肥關

一、把好土壤耕作關

1、調控耕翻深度

玉米根系發達,一株玉米有50—120條根,入土深1.5—2米,水平分佈1米左右,且95%集中在0—40釐米土層內。試驗證明,在水、養分充足的情況下,隨着土壤堅實度的增大,玉米幼苗根系活動受到限制,嚴重影響幹物質的積累。因此要獲得玉米高產,必須創造深厚的土壤條件,一般要求有30—40釐米的活土層。但實際生產中,一些地塊土層較薄,有的活土較淺,這類情況可進行深耕,但一次耕翻不宜過深,應逐年加深,以防耕層中生土過多,不利於玉米生長。

2、根據土壤質地耕作

玉米高產田要求耕層滲水快、下層保水性能好、耐旱、防澇能力強。如果土壤粘重、通透性能差,玉米就會苗弱,根、莖、葉生長遲緩,而沙質土壤水性強,不利保水、保肥,玉米後期生長不良。玉米是需氧較多的作物,其根部進行呼吸作用須從土壤中獲得較多數量的氧氣,土壤通氣不良、缺氧往往造成玉米黃苗。所以,應根據土壤質地耕作,採取農藝措施改良,為玉米高產創造條件:粘質土需勤中耕、深中耕,增強通透行;沙質土需適時鋤劃或覆蓋表土,以利保墒。

3、中耕扒土蹲苗

在底肥足且底墒充足的情況下,苗期中耕,控制土壤水分,也可扒土曬根,曬後結合鋤地將土覆平,達到控上促下,控稈促穗的高產目標。蹲苗時間應根據苗期長勢、土壤水分、地力狀況等靈活掌握,一般從苗後開始至拔節前結束。

4、中耕除草

消滅雜草,疏鬆土壤,減少水分養分消耕,改善玉米營養條件。中耕深度一般應掌握

“兩頭淺、中間深、苗旁淺、行中深”的原則,苗期第一次中耕宜淺,拔節前中耕宜深些,以5—6釐米為宜。近年來,有些農區施用玉米除草劑,苗期一般不中耕。

5、中耕培土

玉米從拔節到雌穗生長錐伸長的小喇叭口期,應進行深中耕,深度以7—10釐米為宜。

培土可促進根系生長,防止倒伏,並利於灌、排水。培土不宜過早,適宜在小喇叭口期進行。

6、後期淺中耕

高產田玉米灌漿後進行淺中耕,可促進微生物活動,增強根系生理功能,促進早熟。後期中耕要掌握“淺”和“遠”兩個原則,即淺為劃破地皮,深度2釐米左右,遠為離植株10釐米左右,以免傷根。

7、夏玉米免耕直播技術

小麥收穫後,不經過耕地和整地作業而直接在麥茬地播種玉米,該種植技術習慣上被稱為“鐵茬播種”或“貼茬播種”。在原小麥行間進行機播、耬播,同時可施用少量種肥,利於幼苗生長。夏玉米免耕直播應注意以下技術環節:(1)小麥收割要儘可能選用裝有秸稈切碎和拋撒裝置的收割機,或在玉米播種時選用帶有滅茬功能的玉米免耕播種機,一次性完成秸稈粉碎、滅茬和玉米播種等多項作業。麥秸的切碎長度不宜超過10釐米,麥秸拋撒要均勻;(2)搶時早播;(3)提高播種質量;(4)澆好“矇頭水”。為提早播種,一般在收穫小麥後先播種夏玉米,然後等自然降雨或澆“矇頭水”。

二、不同生育時期吸肥量差別很大:苗期吸收養分少,拔節至開花期吸收養分多,開

花後吸收養分逐漸減少。因此,玉米需施足底肥,適時追肥。

1、追施拔節肥或功穗肥

穗期是玉米一生中吸收養分最快、最多的時期,尤其是大喇叭口期到抽雄開花期,對氮素極敏感。此期一般佔到追肥總量的75%—100%。追施應根據土壤肥力、玉米產量指標、基肥和種肥施用情況、植株長勢長相等因素,確定追肥次數、時間和數量。

(1)土壤肥力中等、畝產目標400—500千克的地塊,追肥數量不多,可以分兩次追肥。

(2)地力基礎差或沒有施種肥、基肥的,可採取“前重中輕”的追肥方法,即在展開葉6片左右追施拔節肥,佔總追肥量的60%,大喇叭口期(抽雄前10—15天)追施攻穗肥,佔總追肥量的40%。

(3)若地力較好或施過種肥、基肥的,可採取“前輕中重”追肥方法:拔節肥佔40%,攻穗肥佔60%。

(4)土壤肥力高、畝產目標600千克以上的夏玉米,追肥數量多,又施過基肥或種肥,拔節肥用量以佔總追肥量的30%—35%左右,攻穗肥佔50%左右為宜。

(5)粘質土可一次追足,沙質土分2—3次追施,以防漏肥。不管追施拔節肥或攻穗肥,都要開溝或刨穴暗施,嚴禁表面撒施,追肥後遇旱應及時澆水,以提高肥效。

2、酌情追施攻粒肥

從玉米授粉到乳熟期是植株吸收氮、磷、鉀的第二次高峯期。尤其是夏玉米在此階段尚需要吸收總氮量的34.6%,總磷量的36.5%,因此,對於夏玉米高產田或地力較差、特別是植株已有發黃脱肥現象的田塊,在開花期補追攻粒肥特別重要。一般每畝可追施尿素2.5—5千克,高產田可施用追肥總量的15—20%。如果前期追肥較多,玉米葉色正常,也可不追肥。

為保葉早衰,增加粒重,可採取葉面噴施氮、磷、鉀肥方法,用1.5%的尿素加0.2—0.3%的磷酸二氫鉀混合水溶液,每畝噴施40—50千克,在晴天下午4時以後,均勻噴灑在植株的上、中部葉片上。

標籤:土肥 玉米 增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