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紅三葉的栽培技術以及注意事項

科普5.02K
紅三葉的栽培技術以及注意事項

紅三葉草也叫做紅車軸草、紅荷蘭翹搖,紅三葉原產於小亞西亞及歐洲西南部,是歐洲、美國東部、新西蘭等海洋性氣候地區的最重要的牧草之一。在我國雲南、貴州、湖南、湖北、江西、四川、新疆等省、自治區都有栽培,並有野生狀態分佈。

紅三葉草適宜在我國亞熱帶高山低温多雨地區種植,紅三葉有許多適應不同環境的優良品種,各地可因地制宜選用。紅三葉花序頭狀,有長總花梗,高出於葉;萼筒狀,萼齒三角形,較萼筒短;花冠白色或淡紅色,花期5月。

形態特徵:紅三葉草主根明顯,入土不深,根莖2/3分佈在30釐米深表土層中,側根發達。根瘤多。莖圓,中空,直立或斜上,長90~150釐米,分枝力強,一般有10~15個,多者可達30個,開花前形成強大的株叢。

掌狀三出複葉。聚生於葉柄頂端;葉柄長3~10釐米,小葉卵形或長橢圓形,長3~6釐米,寬2~3.5釐米,基部稍寬,先端較狹,葉面有灰白色倒“V”形斑紋、全緣;托葉膜質,較大,長約2釐米,有紫色脈紋,大部連於葉柄,先端尖鋭分出;莖葉各部均具茸毛。

頭形總狀花序,聚生枝稍或腋生小花梗上,小花眾多,常有35~150朵,紅色或淡紫紅色,異花受粉。萼片膜質,有毛,鐘形,有尖齒5枚,1枚較長。莢小,橫裂,每莢含種子1粒,腎形或橢圓形或近似三角形,黃褐色或紫色,千粒重1.5~2克。

紅三葉草花紫紅色,多數密集成頭狀。莢果小。種子腎形。喜温暖濕潤氣候,不抗旱,適宜水分充足、酸性不大的土壤。莖、葉富含蛋白質和灰分,主要用作飼料或綠肥。可青飼或調製乾草。

喜濕潤温暖氣候,較耐旱、耐寒。適宜於排水良好、富含鈣質的粘性土壤生長。生長週期一般為2~6年,在温暖條件下,常縮短為二年生或一年生。紅三葉為長日照作物,日照14小時以上才能開花結實。

用作牲畜飼草栽培時,一般同禾本科牧草混播;用作綠肥或飼料時常單獨栽培。接種根瘤菌可明顯提高產量。春、秋均可播種,每公頃播種量15千克左右。條播行距20~40釐米,深1.5釐米左右。

每年可刈割2~4次。莖葉柔軟,略帶苦味。鮮草約含粗蛋白質4.1%,粗脂肪1.1%,粗纖維7.7%,無氮浸出物12.4%,灰分2.0%。每公頃鮮草產量可達30~60噸。

紅三葉草多年生草本;莖匍匐,無毛。複葉有3小葉,小葉倒卵形或倒心形,長1.2—2.5釐米,寬1—2釐米,栽培的葉長可達5釐米,寬達3.8釐米,頂端圓或微凹,基部寬楔形,邊緣有細齒,表面無毛,背面微有毛;

托葉橢圓形,頂端尖,抱莖。花序頭狀,有長總花梗,高出於葉;萼筒狀,萼齒三角形,較萼筒短;花冠白色或淡紅色。莢果倒卵狀橢圓形,有3—4種子;種子細小,近圓形,黃褐色。

生長習性:紅三葉喜温暖濕潤氣候,夏天不太熱,冬天又不太冷的地區。最適氣温在15~25℃,超過35℃,或低於-15℃都會使紅三葉致死,冬季-8℃左右可以越冬,而超過35℃則難越夏。

要求降雨量在1000~2000mm。不耐乾旱,對土壤要求也較嚴格,pH6~7時最適宜生長,pH值低於6則應施用石灰調解土壤的酸度,紅三葉不耐澇,要種植在排水良好的地塊。

紅三葉喜温暖濕潤氣候,適宜生長的温度為15~25℃。年降雨量700~2000毫米以上,夏季不熱,冬季不冷的地方最宜生長。抗寒性強,冬季可耐-8℃低温,最低温度低於-15℃,則難於越冬。耐蔭耐濕性也強,耐熱性較差,夏季温度超過35℃生長受抑制,持續高温,而且晝夜温差小,往往使紅三葉死亡。

春、夏、秋季生長旺盛,青割利用期長,產量高,可為牲畜提供優質飼草。晚秋和隆冬季節停止生長。對土壤要求不嚴,粘土、壤土、砂壤土,中性或微酸性土壤都適宜紅三葉草的生長。

紅三葉的栽培技術

土壤耕作與施肥:紅三葉忌連作,不耐水淹。在同一塊土地上最少要經過4~6年後才能再種,易積水地塊要開溝,以利隨時排水。喜在土層深厚,肥沃,中性或微酸性土地上生長,適宜pH值為6~7,在肥沃的粘壤土上生長最佳。

紅三葉種子細小,幼苗出土為差,播種地要進行深翻細整,使耕層疏鬆,土塊細碎,以利出苗。耕地要於上年前作收穫後及時翻耕,滅茬除草,蓄水保墒,翌年播種。灌區要灌足冬水,結合深耕整地施足底肥,每畝施有機肥料1500~2500千克,過磷酸鈣20~30千克。種子田在播種時再適當加施速效氮肥。

田間管理:紅三葉幼苗生長緩慢,易被雜草危害,苗期要及時鬆土鋤草,以利幼苗生長,出苗前如遇水造成土壤板結,要用釘齒耙或帶齒圓形鎮壓器等及時破除板結層,以利出苗。

在保護作物下播種的,要及時收割保護作物,減少抑制,保護作物刈割留茬高度15釐米以上,以利冬季積雪,保護越冬。生長2年以上的草地,在早春返青前和每次刈割或放牧後要耙地鬆土,改善土壤通透性,深度2~3釐米。

紅三葉在生長過程中,所需磷、鉀、鈣等元素較多,結合耙地每畝要追施過磷酸鈣20千克,鉀肥15千克或草木灰30千克。種子田如用4%的氮、磷、鉀鹽溶液於盛花期噴灑,進行根外追肥,可提高種子產量。

灌區要在每次刈割放牧利用後灌溉,全年2~4次。紅三葉病蟲害少,常見病害有菌核病,早春雨後易發生,主要侵染根頸及根系。施用石灰,噴灑多菌靈可以防治。

收穫利用:紅三葉開花不一致,種子成熟不整齊,收種應在70~80%的花序變為黃褐包,花莖呈深黃色,種子棕黃色時進行。曬乾脱粒後再曬1~2天,貯存於冷涼、乾燥、通風的庫內,防潮,防鼠。

單播收草的紅三葉,作青飼應在孕蕾至初花期刈割,曬制青乾草的應在初花至盛花期刈割;放牧利用時宜在株叢高度達到15~20釐米開始。每次放牧或刈割利用留茬高度不得低於3~4釐米,播種當年不宜放牧,初次刈割要在初花期後進行,再生草在土壤封凍後再作放牧利用。

不論收草還是收種,紅三葉一般利用3~4年。更新草地時,要在頭茬草孕蕾至開花期根瘤固氮活性最高時刈割利用後,及時翻耕灌水,待根茬充分腐爛後,再安排改種一年生或多年生禾本科飼料牧草等作物,加以充分利用。

水肥管理:紅三葉草屬豆科植物,自身具有固氮能力,但苗期根瘤菌尚未生成需補充少量氮肥,待形成羣體後則只需補磷、鉀肥。苗期應保持土壤濕潤,生長期如遇長期乾旱也需適當澆水。

刈割:當株高20cm左右時進行刈割,一年可刈割4-6次。刈割時留茬不低於5cm,以利於再生。割下的草可作為飼草,也可就株間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