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梨園生草覆蓋技術

科普2.5W

梨園生草能改善土壤結構和理化性質、穩定梨園土壤表層和近地表的温度和水分、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數量和種類,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梨園草蛉、瓢蟲、寄生蜂等害蟲天敵數量,對培肥地力、全方位提升梨園綜合生產能力與效率、實現梨產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梨園生草覆蓋技術

一、適宜模式

根據貴州梨園土壤管理現狀,採用行內覆蓋、行間自然生草(+人工補種)+人工刈割的模式,行內清耕,行間全部生草。

生草三五年後全園深翻1次,結合翻耕每畝梨園施用石灰50~70千克(100到140斤),防止生草期長引起土壤板結。

二、技術要點

(1)起壟與整地。1)起壟。沿行向起壟寬1.5~2米、高10~30釐米,呈中間略高、兩側略低的拱形。2)整地。起壟後對行間壟溝土地進行平整,旋耕、耙平,有條件的地塊事先施入土雜肥。旋耕時不要破壞壟台。

(2)生草類型。1)人工種草。人工種草選擇的草種適應性要強、植株矮小、生長速度快、鮮草量大、覆蓋期長、容易繁殖管理、再生能力強,且能有效抑制雜草發生。人工草種可選用白三葉、野豌豆、紫花苜蓿、黑麥草等,最好是豆科草種和禾本科草種混種。2)自然生草。選留三葉草、野豌豆、毛葉苕子、馬唐、稗草、牛筋草、狗尾草等無直立、強大直根系,鬚根多,植株生長矮小,莖部不木質化,匍匐莖生長能力強,能儘快覆蓋地面的鄉土草種,能適應當地的土壤和氣候條件,與梨樹無共同病蟲害且有利於梨樹害蟲天敵及微生物活動的雜草。早春及時剷除或拔除檾麻、藜、莧菜、菟絲子、豚草、葎草等惡性雜草,通過自然競爭和刈割等措施,對自然生草加以調控。

(3)人工種草時期。一般草種適宜的播種時期為春末夏初、秋季或雨季前期。

(4)播種量。一般可按照如下標準播種:白三葉6克/米2,黑麥草每平米25克,紫花苜蓿每平米20克。播種深度0.5~1釐米,上面覆蓋細土。

(5)生草方法。1)自然生草。整地後讓自然雜草萌發生長,適時拔除(或刈割)豚草、莧菜、藜、檾麻、蓓草等高大惡性草。2)人工補種。自然生草不能形成完整草被的地塊需人工補種商業草種,增加草羣體數量。

採用撒播的方式,事先對擬撒播的地塊稍加劃鋤,播種後用短齒耙輕耙使種子表面覆土,稍加鎮壓或踩實,有條件的可以噴水、覆蓋稻草、麥秸等保墒,草籽萌芽拱土時撤除。

(6)刈割管理。生長季節適時刈割,刈割時間掌握在擬選留草種(如馬唐、稗等)抽生花序之前,擬淘汰草種(如藜、莧菜、檾麻等)產生種子之前。貴州地區每年刈割次數以3~4次為宜,雨季後期停止刈割。刈割留茬高度20釐米左右。刈割下來的草覆在行內壟上。秋播當年不刈割,自然生長越冬後進行常規刈割管理。

三、肥水管理

雨季給草補施1~2次以氮肥為主的速效化肥,每次每畝用量10~15千克(20到30斤)。可以趁雨撒施。尤其在草種播種時,需要撒施氮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