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水稻育秧及苗牀管理技術

科普1.8W
水稻育秧及苗牀管理技術

1、苗牀的選擇與培肥。按大田所需秧田面積(雜交稻10—15m2,常規稻20—30m2),選擇地勢高、背風向陽、土質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地)塊(最好是菜園地)作苗牀地,同時為了加快苗牀土的培肥,根據苗牀地的肥力情況,在播種前30—50天,按1∶100倍的過磷酸鈣與有機肥料(最好是豬糞)的比例充分拌勻堆制腐熟,待播種時作苗肥用。

2、施肥作廂。將苗牀土耙細耙平後,按牀寬1.2m,溝寬0.4m,廂長8—10m開墒作廂,清除雜草,整平廂面,每平方米施堆制好的有機肥3—5公斤,過磷酸鈣100克,尿素10克與廂面10cm的表土層充分混合,以達到牀土培肥之目的。

3、澆透苗牀底水。播種前分兩次澆透牀土水,使苗牀出現兩次水分飽和狀態,充分滿足種子發芽所需的水分,避免出現幹芽現象的發生。

4、播前種子處理。精選種子,並在播種前將種子日曬1—2天,打破其休眠,然後將精選的種子在清水中浸泡12小時或延長24小時,將浸好的稻種撈出,用清水沖洗後,瀝至稻種不滴水即可用“旱育保姆種衣劑”進行種子拌種,每袋“旱育保姆種衣劑”(350克)拌稻種1—1.2公斤。

5、苗牀播種及除草。根據秧齡的長短和大田移栽期確定播種量,每平方米播種芽谷100—125克(谷種60—70克),把種子均勻地撒於廂面,播種後用木板輕壓種子,使種子三面入土,與土壤緊密接觸,蓋上一層0.5—1cm厚的過篩細土,再用清水噴於廂面,同時按每平方米0.02克農得時兑水2—3公斤均勻噴施秧田牀進行化學除草,最後蓋膜保温。

6、苗牀的管理。苗期管理主要是包括温度調控、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①控温。播種後3—5天開始出苗,此期間當膜外氣温≥25℃,膜內表土温度≥35℃時,白天兩頭透風降温,傍晚蓋膜保温;現綠後,採取晴天揭膜,雨天蓋膜進行煉苗,三葉期後全揭膜;②肥水管理。根據苗牀的水分狀況和秧苗的生理缺水情況進行澆水1—2次,一般在牀土乾燥出現雞腳裂,秧苗葉尖早晚無水珠時澆透一次,若雨水過多,要及時排除秧田積水,使秧苗接近於旱地條件下生長,並噴施一次1%的尿素水,施肥後再用清水噴洗秧苗,以防止肥害;③1.5—2.5葉期秧苗易感病,每平方米用敵克鬆2—2.5克1000倍液噴霧防治立枯病;長降雨或土壤濕度過大時,每平方米用15%多效唑700—800倍液噴施防止秧苗徒長,培養矮化壯苗;每平方米用25%撲蝨靈或10%吡蟲啉0.04—0.05克兑水1—1.5公斤噴霧、防治稻飛蝨、稻葉蟬;投放磷化鋅、溴鼠靈等慢性殺鼠劑或用膜圍嚴秧田四周防止鼠害。